左传 · 哀公 · 哀公十二年
【经】十有二年春,用田赋。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公会吴于皋阜。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宋向巢帅师伐郑。冬十有二月,螽。
【传】十二年春,王正月,用田赋。
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死不赴,故不称夫人。不反哭,故言不葬小君。孔子与吊,适季氏。季氏不絻,放絰而拜。
公会吴于橐皋。吴子使大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犹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乃不寻盟。
吴征会于卫。初,卫人杀吴行人且姚而惧,谋于行人子羽。子羽曰:「吴方无道,无乃辱吾君,不如止也。」子木曰:「吴方无道,国无道,必弃疾于人。吴虽无道,犹足以患卫。往也。长木之毙,无不噬也。国狗之□,无不噬也。而况大国乎?」
秋,卫侯会吴于郧。公及卫侯、宋皇瑗盟,而卒辞吴盟。吴人藩卫侯之舍。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今吴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子盍见大宰?」乃请束锦以行。语及卫故,大宰嚭曰:「寡君愿事卫君,卫君之来也缓,寡君惧,故将止之。」子贡曰:「卫君之来,必谋于其众。其众或欲或否,是以缓来。其欲来者,子之党也。其不欲来者,子之仇也。若执卫君,是堕党而崇仇也。夫堕子者得其志矣!且合诸侯而执卫君,谁敢不惧?堕党崇仇,而惧诸侯,或者难以霸乎!」大宰嚭说,乃舍卫侯。卫侯归,效夷言。子之尚幼,曰:「君必不免,其死于夷乎!执焉,而又说其言,从之固矣。」
冬十二月,螽。季孙问诸仲尼,仲尼曰:「丘闻之,火伏而后蜇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
宋郑之间有隙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锡。子产与宋人为成,曰:「勿有是。」及宋平、元之族自萧奔郑,郑人为之城岩、戈、锡。九月,宋向巢伐郑,取锡,杀元公之孙,遂围岩。十二月,郑罕达救岩。丙申,围宋师。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田赋:按田亩征收的赋税。
- 孟子:鲁昭公夫人。
- 皋阜:地名。
- 嚭(pǐ):春秋时吴国太宰。
- 且姚:吴国使者名字。
- 子羽:卫国行人。
- 子木:卫国大夫。
- 藩:围困,屏蔽。
- 饩(xì):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
- 螽(zhōng):蝗虫,此处指蝗虫灾害。
翻译
十二年春季,周历正月,开始按田亩征收赋税。 夏季五月,鲁昭公夫人孟子去世。鲁昭公娶的是吴国女子,所以不记载她的姓。她死了没有发讣告,所以不称她为夫人。没有回国哭吊,所以说没有安葬小君。孔子参加吊唁,到了季氏那里。季氏不脱帽,孔子除掉丧服下拜。 鲁哀公在橐皋会见吴王。吴王派太宰嚭请求重温旧盟。鲁哀公不想答应,派子贡回答说:“结盟是用来巩固信用的,所以用内心来制约它,用玉帛来奉献它,用言语来完成它,用神明来约束它。我们国君认为只要有了盟约,就不能更改。如果还可以更改,天天结盟又有什么好处?现在您说:‘一定要重温旧盟。’如果可以重温,也可以冷却它。”于是就没有重温旧盟。 吴国召集卫国参加会见。当初,卫国人杀了吴国的使者且姚因而害怕,和行人子羽商量。子羽说:“吴国正在无道的时候,恐怕会侮辱我们国君,不如不去。”子木说:“吴国正在无道的时候,国家没有正确的原则,必然会残害百姓。吴国虽然无道,还是足以成为卫国的祸患。去参加会见吧。大树倒下,没有不咬的。吴国这条疯狗,没有不咬人的。何况是大国呢?” 秋季,卫侯在郧会见吴王。鲁哀公和卫侯、宋皇瑗结盟,而最终拒绝参加和吴国结盟。吴国人就围困了卫侯的馆舍。子服景伯对子贡说:“诸侯的会见,事情完了,盟主向宾致礼,地主馈送食物,以此互相辞别。现在吴国对卫国不执行礼节,反而围困他们国君的馆舍来使他为难,您何不见见太宰嚭?”于是就带着束锦去了。谈到卫国的事情,太宰嚭说:“我们国君愿意事奉卫君,但是卫君来得晚了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 328篇诗文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 《 左传 · 宣公 · 宣公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庄公 · 庄公十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襄公 · 襄公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僖公 · 僖公二十九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僖公 · 僖公九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宣公 · 宣公十三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昭公 · 昭公十一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子革对灵王 》 —— [ 周 ] 左丘明
相关推荐
- 《 左传 · 宣公 · 宣公六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襄公 · 襄公九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隐公 · 隐公八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庄公 · 庄公十六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僖公 · 僖公二十六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成公 · 成公十八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僖公 · 僖公十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文公 · 文公六年 》 —— [ 周 ] 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