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其二)

紫殿东头敞北扉,史臣都著尚方衣。 每悬玉珮听鸡入,曾戴宫花走马归。 此日香炉违伏枕,空吟高阁霭余辉。 五云回首沧江远,犹记双龙傍辇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殿:皇宫中的宫殿,这里代指宫殿。
  • 北扉:北面的门。
  • 史臣:史官,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
  • 尚方衣尚(shàng)方,古代制作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尚方衣即指官员穿着的由尚方制作的整齐华美的官服。
  • 玉珮:佩戴在身上的玉制装饰品,走动时会发出声响,此处借指上朝官员。
  • 听鸡入:古代宫中会有鸡叫报时,官员们听到鸡叫便入朝。
  • 宫花:皇宫中所簪戴的花,通常在有庆典等活动时官员会佩戴。
  • 走马归:骑着马快速回家。
  • 违伏枕:因病卧床而未能行事。违,违背、错过;伏枕,躺在床上。
  • 高阁霭余辉:高阁笼罩在余晖之中。霭,笼罩的意思。
  • 五云:五色祥云,这里代指皇帝所在之处、皇宫。
  • 双龙傍辇飞辇(niǎn),帝王或后妃所乘的车。双龙代指皇帝,意思是曾经见到皇帝出行时,车子旁伴飞的气象。

翻译

皇宫东边敞开北面的大门,史官们都穿着出自尚方的华服。常常佩着玉珮,听到鸡鸣就入朝,曾戴着宫花骑着快马回家。如今生病卧床不能上朝,只能空自吟着高阁笼罩在余晖中的景象。回首看那皇宫所在的方向已如白云般遥远,依然记得当年伴随皇帝出行时那壮观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是文徵明回忆往昔的作品。开头两句描绘出当年在宫中时众史官仪表堂堂入朝的庄重场面,渲染了宫廷的威严。“每悬玉珮听鸡入,曾戴宫花走马归”进一步通过具体细节展现往日在宫中任职时的生活,入朝时的端庄肃穆与退朝后的轻快得意跃然纸上,从中可见诗人当年踌躇满志。“此日香炉违伏枕,空吟高阁霭余辉”则笔锋一转,将画面拉回到当下,点明如今自己因病只能卧于床上,面对高阁余晖空自吟诗,与前文的辉煌往昔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岁月变迁后的落寞与无奈。最后两句“五云回首沧江远,犹记双龙傍辇飞”,诗人回首望向皇宫的方向,距离已远如隔沧江,但对曾经陪伴皇帝辇车出行的盛大场面仍记忆深刻,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宫廷生涯的深深怀念以及年华不再、壮志未酬的感慨。整首诗借今昔对比,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传达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