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赞序
《离骚》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初事怀王,甚见信任。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宠,谗之王,王怒而疏屈原。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是时周室已灭,七国并争。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已,故作《离骚》。上陈尧、舜、禹、汤、文王之法,下言羿、浇、桀、纣之失,以风。怀王终不觉寤,信反闲之说,西朝于秦。秦人拘之,客死不还。至于襄王,复用谗言,逐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赋以风谏,卒不见纳。不忍浊世,自投汨罗。原死之后,秦果灭楚。其辞为众贤所悼悲,故传于后。
拼音分享图
译文
《离骚》,这是屈原所创作的。屈原最初侍奉楚怀王时,非常被楚王信任。(与屈原)位次相同的上官大夫靳尚很嫉妒屈原受宠,向楚王进谗言,楚王非常生气并疏远屈原。屈原因为忠信受到怀疑,忧愁孤独地作了《离骚》。即“离”是遭受。“骚”是忧患。是屈原抒写自己遭受忧患的诗篇。当时周王朝已经灭亡,七国争霸。屈原因为国君不明智、任用小人、楚国即将灭亡而悲痛。他的忠诚之感,不能控制,所以作了《离骚》。好的方面写了尧、舜、禹、商汤、周文王的治世之道,坏的一面写了羿、浇、桀、纣的昏庸,来讽谏怀王,怀王最终还是不醒悟,听信误导。向位于西边的秦国朝贡,被秦国人拘禁,客死于秦国,又到了襄王时期,襄王还听信谗言,逐放了屈原在荒野又作了九章赋来讽谏,最终还是不纳谏。(屈原)不能忍受这污浊的世界,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秦国果然灭了楚国。他的辞赋被古代圣贤所悼悲,所以流传后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官大夫:官职名。
- 离:这里是“遭遇”的意思。
- 骚:“忧”的意思。
- 群小:指一群小人。
- 风(fěng):同“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讥刺。
- 觉寤:“觉悟”“醒悟”的意思。
- 反闲:同“反间”,指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方获得的我方情报进行误判等。
- 汨罗(mì luó):江名。
翻译
《离骚》,是屈原所创作的。屈原起初侍奉楚怀王,很被信任。同僚上官大夫嫉妒他受怀王宠信,就向怀王进谗言,怀王发怒而疏远了屈原。屈原因为忠信却被怀疑,忧愁深思而创作了《离骚》。离,就是遭遇。骚,是忧。表明自己遭遇忧患而写的辞赋。当时周室已经灭亡,七国相互争雄。屈原痛心国君不圣明,相信一群小人,国家将要危亡,那忠诚的情感,内心无法停止,所以创作了《离骚》。向上陈述尧、舜、禹、汤、文王的治国法则,向下谈论后羿、寒浇、桀、纣的过失,用来讽谏。怀王最终没有醒悟,相信了反间的言论,向西去朝见秦国。秦国人拘禁了他,客死在秦国没有回来。到了楚襄王时,又采用谗言,放逐了屈原。屈原在民间又创作了《九章》赋来讽谏,最终也不被采纳。他无法忍受污浊的世间,自己投进了汨罗江。屈原死后,秦国果然灭掉了楚国。他的辞赋被众多贤人哀悼悲痛,所以流传后世。
赏析
这段序文简要地叙述了屈原创作《离骚》的背景及原因,描述了屈原在楚国的遭遇,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痛心。强调了他由于忠信被疑,为抒发忧思而作《离骚》,同时通过列举其对明君与昏君的对比,突出了他希望君主能贤明治国的愿望。他不断进谏却不被采纳,最终投江,其作品却流传下来,体现了屈原的才华和精神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文辞简洁明了,准确地概括了屈原的经历和《离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