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 · 卷一 · 其七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梦影:清代文人张潮所著的闲适小品文集。
- 卷一·其七:《幽梦影》第一卷中的第七篇。
- 张潮:清代散文家、批评家。
- 鸟声:春天的鸟鸣。
- 蝉声:夏天的蝉鸣。
- 虫声:秋天的昆虫鸣叫声。
- 雪声:冬天的雪花落地声。
- 白昼:白天。
- 棋声:围棋或象棋的落子声。
- 月下:月光下的夜晚。
- 箫声:竹制吹奏乐器箫的乐音。
- 松声:山中松树的风声。
- 水际:水边。
- 欸乃声:船夫摇橹的声音,亦指渔歌。
- 恶少:品行恶劣的年轻人。
- 斥辱:呵斥羞辱。
- 悍妻:性格凶悍的妻子。
- 诟谇:辱骂责备。
翻译
春天聆听鸟儿的歌唱,夏天欣赏蝉鸣的悠扬,秋天感受虫儿的低语,冬天享受雪花飘落的静谧。白天在棋局中品味智慧的碰撞,夜晚在月光下倾听悠扬的箫声;置身山林倾听松涛阵阵,漫步水边聆听船夫的歌声,这样才不枉此生的耳朵。如果耳边充斥着不良少年的侮辱和悍妻的怒骂,真的不如耳朵聋了来的安宁。
赏析
张潮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四季之声与生活情趣相结合的画面,展现了他对自然和谐与生活宁静的追求。他倡导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欣赏美的瞬间,如棋局中的智谋,月下箫声的雅致,以及山间松声、水边渔歌的自然韵律。同时,他也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中烦扰的厌倦,认为比起那些尖锐的斥责和争吵,听不到声音反而是心灵的解脱。这种超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压力的反抗。
张潮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字山来,一字心斋,号仲子,自称三在道人,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0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出身门阀,父张习孔官至侍郎,张潮少年能文,与冒襄、孔云亭、陈维崧等名士有诗文往来,言论诙谐,观点精辟,处世潇洒,交友不拘,姑苏孝廉张为泉曰:“老子化胡,潮子化吾;我心斋兄,自化化人,自娱娱人。”张潮不喜八股文,苦读不第,后补官,仅至翰林院孔目。张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斋诗集》、《饮中八仙令》等。文章风格简单明白、内容深长,广为众人接受,其著作重视“真”,张潮认为文章要有真情真意,无论四书五经或是小品散文都同样具有价值。张潮也是清代刻书家,曾刻印《檀几丛书》、《昭代丛书》(山帙、水帙、花帙、鸟帙、鱼帙、酒帙、书帙、御帙、数帙)等。张潮对高阶幻方也有研究,在《心斋杂组·卷下·算法图补》曾更正程大位《算法统宗》的10x10百子图。
► 232篇诗文
张潮的其他作品
- 《 幽梦影 · 卷二 · 八十六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二 · 七十七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二 · 九十三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二 · 四十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二 · 八十五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二 · 二十六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二 · 一百二十五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一 · 七十六 》 —— [ 清 ] 张潮
相关推荐
- 《 幽梦影 · 卷二 · 七十八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一 · 其六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二 · 五十七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一 · 六十八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二 · 四十七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二 · 一百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二 · 六十七 》 —— [ 清 ] 张潮
- 《 幽梦影 · 卷一 · 七十六 》 —— [ 清 ] 张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