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刺文:古代刑罚的一种,在犯人脸上刺刻文字或标记,押送边疆服役或充军。
序
宋江是北宋农民起义的领袖。在《全宋词》中,宋江词存二首,一首是感伤、惆怅的《念奴娇》,另一就是这首充满豪情的《西江月》。该词格调高昂激越。写作手法是由低到高、由柔到刚循序渐进地陈述与抒发,虽然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毫无文饰,但难得的是真情实志发自心底,没有丝毫矫揉之气,读其词如见其人。
赏析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二句显示出宋江对自己文才武略的自信心。“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我在过去的生活中逆来顺受,循规蹈矩,就好似那藏卧荒丘中的猛虎,收起爪牙,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显示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审时度势智慧的头脑。“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宋江因杀死阎婆惜,被发配江州,此句是说现在我遭到不幸两颊刺文金印,怎么能忍受被发配到遥远的江州充军?我绝不会善罢甘休!“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一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勃勃雄心,他对未来充满希望,想要和当权者大干一场,其政治抱负和牺牲精神跃然纸上。
宋江获罪刺配江州,郁积在心中的愤懑因酒醉喷发而出,豪情纵横地抒发了他深藏于心中的不凡怀抱,被当政者称为“反诗”。词中流露的“血染浔阳江口”的想法正是他后来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思想基础。短短的几十个字,就让读者感受到他的不平、怨气和将要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
上片自述身世抱负、语句通俗直言不讳。“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是说自己文通经、史,自有经邦济世之才;武晓韬略,知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的应变之术。然而北宋徽宗昏暗不明、贤愚不辨,重用蔡京、童贯等奸佞小人,致使豺狼横行、忠贤被黜、黎民受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两句采用比喻手法,以猛虎卧于深山荒丘比喻自己之不得志,只能暗中收敛起尖牙利爪忍受屈辱等待着时机到来。反映出踌躇满志的词人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与命运抗争的叛逆性格。应当注意到以“猛虎”自喻,所抒发的非同寻常之志,虎为百兽之王,可以呼啸生风。所以此处已表达了词人有叱咤风云、改朝换代的志向。
下片写遭受迫害的词人,原本具有的反叛意识便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两句,记述词人受到官府的酷刑后,又变成了流放犯,被发配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一带)。“刺文双颊”,指古代的黥刑,又叫墨刑,即以刀刺纹于犯人的面颊、额头后以墨涂之,墨生于肉,则刺文不去,留下做终生的耻辱。这对于一般人尚且不堪忍受,何况是一个文武全才、胸怀大志、以猛虎自比的人!所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便是该词的必然结尾,也是词人多年壮志、满腹积恨如山洪般地爆发,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要生存就要反抗斗争”的主题。“浔阳江口”,便在江州,是他流放服役之处;“血染”之义,便是真刀真枪地大干一场,对大大小小的奸臣贼子决不宽恕。这是铮铮铁骨的七尺男儿复仇的怒吼,不愧是后来纵横江湖、驰骋数州、经历十郡,一时之间宋军不敢抗拒的义军领袖应有的气魄。
该词格调高昂激越。写作手法是由低到高、由柔到刚循序渐进地陈述与抒发,虽然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毫无文饰,但难得的是真情实志发自心底,没有丝毫矫揉之气,读其词如见其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经史:指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
- 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
- 刺文双颊: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颊:jiá)
- 那堪:哪能忍受,怎能承受。
- 浔阳江口: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
翻译
我从小就努力学习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长大后也具备了随机应变的计谋。就好像一只猛虎卧在荒丘之上,暂时隐藏起自己的爪子和牙齿,忍受着困境。 不幸的是,我被在双颊上刺字,怎能忍受被发配到江州。将来若有机会能够报此冤仇,我定要让浔阳江口被鲜血染红。
赏析
这首词是施耐庵借书中人物之口表达的一种悲愤和不甘的情绪。上阕写自己自幼努力学习,拥有才华和谋略,却不得志,如同猛虎潜伏,暗示了自己的壮志未酬。下阕则描述了自己所遭受的不幸,被刺字发配,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公命运的愤怒。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报仇雪恨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整首词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强烈,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胸怀大志却遭遇困境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一些人对命运的不满和抗争。

施耐庵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原籍苏州,生于兴化,舟人之子,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 124篇诗文
施耐庵的其他作品
- 《 水浒传 · 第五十二回 ·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 —— [ 明 ] 施耐庵
- 《 水浒传 · 第七十八回 ·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 —— [ 明 ] 施耐庵
- 《 念奴娇 》 —— [ 明 ] 施耐庵
- 《 水浒传 · 第八十回 ·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 —— [ 明 ] 施耐庵
- 《 水浒传 · 第九十回 ·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 —— [ 明 ] 施耐庵
- 《 水浒传 · 第七回 ·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 —— [ 明 ] 施耐庵
- 《 水浒传 · 第三十五回 ·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 —— [ 明 ] 施耐庵
- 《 水浒传 · 第一百二十回 ·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 —— [ 明 ] 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