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
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
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
刑法非有贷,柔协正乱名。
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堂。
上有双樽酒,作使邯郸倡。
刘王碧青甓,后出郭门王。
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鸣声何啾啾,闻我殿东厢。
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
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傍。
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拼音
译文
一家四五个兄弟,都是高官,每隔五天休假的日子,他们同来相聚的时候,路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瞧他们的服饰打扮,多么华丽,连马嚼子和缰绳都有黄金装饰,光灿灿地,漂亮极了!接着说:井边有一株桃树,桃树旁一边有一株李树。害虫来咬桃树的根,李树虽然没有遭到虫害,却也替桃树着急、难受,而至于僵死了。桃李这样的树木,竟能同情互爱、以身相代,而同胞兄弟却还有把手足之情忘得一干二净的呢!
注释
吠:狗叫。
荡子:在外游荡之人。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
之:去。到。
有贷:施与。借入或借出。宽恕,饶恕。
柔协:柔和协理。
君门:君王的殿门。
璧玉:上等美玉。可制玉璧的玉石。
轩堂:轩室殿堂。
上:堂上。
双樽:两个酒樽。
双樽酒:准备与人共饮的酒。
作使:作为指使。用来指使。
邯郸倡:邯郸倡女。邯郸倡名满天下,各国宫廷充斥赵国美女。
刘王:平邑公主刘王,汉章帝刘炟女,母不详。下嫁黄门侍郎冯由。“王”一作“玉”,解作与下“碧”字连为人名“刘玉碧(即名倡刘碧玉,并倒碧玉为玉碧也)”。
碧:碧落。碧玉落在。道家语,碧落,天空。另解为与前“刘玉”二字连成人名“刘玉碧(即名倡刘碧玉,并倒碧玉为玉碧也)”
青甓:青砖。应指下嫁黄门侍郎。
后出:皇后出自。
郭门王:城郭大门边的倡人王氏。疑是说皇后出自倡人。
“刘王碧青甓,后出郭门王”句:《全汉诗》如此解:“逯案。歌中刘玉碧青甓后出郭门王十字。有脱误。《书钞》百十二引乐府歌云。名倡刘碧玉。疑即此上句原文。今本殆以上句倡字而脱去名倡二字。并倒碧玉为玉碧也。又新五代史三十七伶官传。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云云。疑此郭门王亦倡人名。上言刘碧玉。下言郭门王。所以眩邯郸倡乐之佳也。”
舍:宫内倡舍也。
双鸳鸯:鸳鸯成双。
啾啾:象声词。鸟兽虫的鸣叫声。
殿东厢:贵宾居东厢也。
侍中郎:侍驾中郎将。
一时:一块。
络:马络头。
颎(jiǒng)颎:犹炯炯。光亮貌。
罗列:分布;排列。
露井:没有覆盖的井。
啮:咬。
序
这是一首暗寓讽刺的诗。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往往因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互相残杀;兄弟之间,表面上虚伪应付,暗底里彼此嫉妒,设若一人有难,其余的人不但不肯相助,还要幸灾乐祸,或者乘机打击。这首诗,就是讽刺这类“兄弟”的,说他们不如树木。
《乐府解题》曰:“古词云:‘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初言‘天下方太平,荡子何所之。’次言‘黄金为门,白玉为堂,置酒作倡乐为乐。’终言桃伤而李仆,喻兄弟当相为表里。兄弟三人近侍,荣耀道路,与《相逢狭路间行》同。若梁刘孝威《鸡鸣篇》,但咏鸡而已。”又有《鸡鸣高树颠》《晨鸡高树鸣》,皆出于此。而“鸡鸣”古辞倒应该是鸳鸯鸣叫之意。
这首乐府从“兄弟四五人”起大意为:一家四五个兄弟,都是高官,每隔五天休假的日子,他们同来相聚的时候,路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瞧他们的服饰打扮,多么华丽,连马嚼子和缰绳都有黄金装饰,光灿灿地,漂亮极了!接着说:井边有一株桃树,桃树旁一边有一株李树。害虫来咬桃树的根,李树虽然没有遭到虫害,却也替桃树着急、难受,而至于僵死了。桃李这样的树木,竟能同情互爱、以身相代,而同胞兄弟却还有把手足之情忘得一干二净的呢!
赏析
此诗首见于《宋书·乐志》,是经过魏晋乐府机关修改的汉乐府古辞,在《乐府诗集》中属于《相和歌辞·相和曲》。这是一首暴露豪门贵族盛衰无常的汉代民歌。有汉一代,许多外戚重臣,如霍光、李广利等,出身寒贱,游手好闲,一旦凭借裙带关系受到宠重,马上就位高爵重,势焰熏天,骄奢淫佚,不可一世。然而,冰山易倒,盛极必反,转眼之间,身败名裂,家破族灭。民间歌手对这种变幻无常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艺术概括,唱出了《鸡鸣》之篇,反映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黑暗现实,表达人民群众对作威作福的权贵的痛恨心情。
全诗分作三段,第一段为总提,第二、三段为分写。
篇首六句为第一段。“鸡鸣”二句状盛世之景,“荡子”四句写荣枯之因。“柔协”,安抚顺从者;“正乱名”,惩治破坏纲纪者。言外之意,“荡子”的命运掌握在操有生杀予夺大权的天子之手,他们有荣华富贵之福,也有杀身害家之祸,从而为下文分写盛衰张本。
自“黄金为君门”至“颎颎何煌煌”为第二段,上承“柔协”二字写“荡子”的隆盛。这些寒门出身的“荡子”攀龙附凤,暴富骤贵,放情纵欲,挥霍无度,不仅广畜歌舞伎女,而且肆意僭越名分。“闻我殿东厢”以上十二句,通过铺陈宴饮之盛、声色之乐、宅第之丽、林苑之美来暴露新贵生活的豪奢淫糜,暗含对挥霍民脂民膏的犬鹰的极大不满。“兄弟四五人”以下六句,写新贵炙手可热的势派。弟兄同佐要职,写出权势之强;群贵衣锦还家,写出派头之大。
从“桃生露井上”到诗末为第三段,上承“正乱名”三字写“荡子”的衰败。“荡子”随心所欲,无所顾忌,所作所为超出了最高统治者的容忍限度,就会招来灭顶之灾。往昔鼎盛之际,满门尊贵,朋党比周,附势者趋之若鹜;今日衰亡之时,大祸临头,树倒猢狲散,趋炎者避之若仇,即便是骨肉兄弟也是见死不救、各自保命。这里使用了比兴反衬手法,前四句以井上桃李从反面作比,后二句从正面托出本意。比喻,形象生动,通俗浅近;反衬,揭露深刻,鞭辟入里。簪缨之族天良丧尽,人性灭绝,骨肉之间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甚至为趋利避害而不惜嫁祸于人,骨肉相残,社会上的有情之人倒不如自然界的无知之物!
这首诗歌结构上有分有合,条理分明。总括处提纲挈领,涵盖全篇;分写处多姿多彩,各尽其妙。上下贯通,前后照应,使全诗凝聚为一个天衣无缝的有机整体。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除赋、比、反衬等常用手法外,特色独具的是精湛的讽刺艺术,明刺、暗讽,似褒实贬,对比之中见讽意,多种手法综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讽刺效果。以李代桃僵反衬骨肉兄弟的各自保命,揭露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言简意豁,为明刺。多方铺写贵族的豪奢生活和显赫势派,流露出作者的憎恶之心,暗示了新贵的好景不长,不着一个贬词而嘲讽之意自显,为暗讽。如果说这种暗讽由于寓意隐晦而不易明晓的话,那么,拿得势的荣耀和失势的戮辱加以对比,强烈的讽刺意味就昭然若揭了。开篇描摹升平景象并明言“天下太平”,好象要为盛世大唱赞歌。而通观全篇,就会发现升平背后暗藏杀机,福禄底下潜伏祸患,权豪势要盛衰无常,朝不保夕。太平盛世并不太平,实在是对太平盛世的莫大讽刺。
无名氏的其他作品
- 《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菜部 · 冬葵子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草部 · 干地黄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下品 · 草部 · 附子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草部 · 柴胡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兽部 · 麝香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虫鱼部 · 石蜜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草部 · 苦参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虫鱼部 · 蟅虫 》 —— [ 汉 ] 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