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五首 其三

蚕丝自缠缚,蛛网费经营。 智巧同役役,得丧何不平。 益人者损己,害物乃利生。 一抱仰天愧,一甘就镬烹。 祸淫与福善,此理未分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役役:(yì yì)形容劳苦不休 。
  • 得丧:得失。
  • :对……有益。
  • 害物:损害外物。
  • 镬烹:(huò pēng)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投入装有沸水、热油的大镬中煮或炸 。
  • 祸淫:让作恶的人遭受祸殃。
  • 福善:让行善的人获得福泽。

翻译

蚕丝总是将自己缠绕束缚,蛛网费尽心思地编织经营。凭借智谋机巧全都忙碌不休,可为何得失如此不公平。对别人有益的往往损害自身,危害他物的却得以生存获利。有的心怀愧疚仰天叹息,有的甘心被投入锅中烹煮。让作恶者遭祸让行善者得福,这个道理似乎总是难以分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平凡事物来阐释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社会现象 。首联以“蚕丝自缠缚,蛛网费经营”描写蚕与蜘蛛两种生物的生存状态,为后文主题做铺垫。颔联揭示世间凭借智巧奔逐,却存在得失不平衡的现象。颈联“益人者损己,害物乃利生”直接点明矛盾现实,令人深思善恶回报的反常。尾联“祸淫与福善,此理未分明”以一种迷茫与困惑,质疑了传统因果福报观念的明晰性,表达出诗人对社会人生中不公现象的感慨与无奈,全诗充满对现实世界理性审视与深沉的感慨 ,引人共鸣与思索 。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隐,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 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