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隽(jùn)燕:同“俊鷰”,俊逸的燕子。
- 燎(liáo):烧。
- 纶(lún):钓鱼用的线。
- 芼(mào):采摘。
- 蘋(píng)藻:水生植物。
翻译
谁能够烹饪那俊逸的燕子,我愿意烧那桑木柴。谁能够钓起那巨大的鳌鱼,我愿意整理那钓线。南山的山涧中采摘着蘋藻,可以让鬼神感到羞愧。大的才能和小的机辩,相互需要必定是有原因的。叹息我自己不够被任用,怎能说现在没有人才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感慨。他用“谁能烹隽燕”“谁能钓巨鳌”来象征有大的本领和作为,而自己则愿意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烧柴、理纶。通过对南涧中蘋藻的描述,强调了事物的价值和意义。“大材与小辨,相须会有因”阐述了不同才能和角色相互配合的道理。最后,诗人虽感叹自己不被重用,但也并非否定当下没有人才,表现出一种既有些失落又不失客观的态度。全诗意境不俗,饶有韵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

曾国藩
清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四年,湘军出战。发布《讨粤匪檄》。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占安庆。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旋还任两江,卒于官。谥文正。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
► 453篇诗文
曾国藩的其他作品
- 《 题苗先麓寒镫订韵图 》 —— [ 清 ] 曾国藩
- 《 挽陈源兖母联 》 —— [ 清 ] 曾国藩
- 《 入陜西境六绝句 其三 》 —— [ 清 ] 曾国藩
- 《 乙己春闱谢戴醇士前辈画竹 》 —— [ 清 ] 曾国藩
- 《 题毛西垣诗集后即送之归巴陵五首 其四 》 —— [ 清 ] 曾国藩
- 《 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 其一 》 —— [ 清 ] 曾国藩
- 《 沅圃弟四十一初度 其十三 》 —— [ 清 ] 曾国藩
- 《 赠左宗棠联 》 —— [ 清 ]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