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之诵所赋拟吕子进元宵诗因用元韵二首 其二

· 朱熹
何处元宵好,寒龛独寐人。 月窗同皎皎,灯镜自尘尘。 静鉴通天地,潜思妙鬼神。 却怜迷路子,狂走闹城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寒龛(kān):清冷的佛龛。 尘尘:佛教语,指种种尘世的烦恼。 闉(yīn):古指瓮城的门。

翻译

哪里的元宵更好呢,那是在清冷佛龛旁独自入睡的人所感受的。月光透过窗户同样皎洁明亮,灯和镜子却被尘世的烦恼所沾染。安静地内省可以通晓天地之道,深入地思考能够领悟神妙之处。却可怜那些迷失方向的人,在城市的城门处疯狂奔跑喧闹。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元宵佳节时不同人的心境和状态。诗的前两句通过“寒龛独寐人”与热闹的元宵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月窗同皎皎,灯镜自尘尘”,以月窗的皎洁和灯镜的尘俗相对比,暗示了内心的纯净与外界的纷扰。“静鉴通天地,潜思妙鬼神”则强调了通过安静思考和深入感悟能够达到对天地万物和神秘力量的理解。最后两句“却怜迷路子,狂走闹城闉”,表达了对那些在尘世中迷失方向、盲目喧闹的人的怜悯。整首诗富有哲理,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的观察。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