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十月晦大雷雨

· 戴炳
舛运频年见,忧时百虑灰。 入冬常苦雨,昨夜又轰雷。 土烂麦难种,虫伤菜失栽。 儿童不解事,喜报海棠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己亥:古时用天干地支纪年,这里的“己亥”指己亥年。
  • 十月晦:农历十月的最后一天。“晦”(huì),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 ****舛运(chuǎn yùn):不顺利的命运,坏运气。
  • 频年:连年。
  • 忧时:为时事而忧虑。
  • 百虑灰:各种忧虑都像灰一样消散,这里指极为忧虑失望。
  • 苦雨:久下成灾的雨。
  • 轰雷:轰鸣的雷声 。

翻译

这些年一直都厄运不断,我为时局烦恼忧虑,满心无奈。进入冬天以来一直没完没了地下着让人心烦的雨,就在昨夜又响起了轰鸣的雷声。土地因为雨水太过而变得稀烂,小麦难以播种;蔬菜生长也遭受病虫害,无法好好栽种。那些年幼不懂得世事的孩子们,却满心欢喜地跑来告诉我海棠花盛开了。

赏析

这首诗上半部分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及家国时局的忧虑。“舛运频年见”写自己多年来命运坎坷,“忧时百虑灰”体现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满心愁绪。中间两联描述冬天下苦雨、响雷等恶劣天气,导致“土烂麦难种,虫伤菜失栽”,从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进一步渲染出阴沉、困苦的氛围,而恶劣天气可看作是当时混乱局势的象征。后半部分“儿童不解事,喜报海棠开”,以儿童的无忧无虑和天真烂漫反衬诗人的忧愁无奈。孩子们不懂大人的烦恼,只知欣赏美好的事物,将美好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诗人在困境中难以排解的郁闷之情,增添了悲剧的色彩,也让读者透过诗人的眼睛,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彷徨。

戴炳

宋台州黄岩人,字景明,号东野。戴复古从孙。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理宗嘉熙间授赣州法曹参军。少工吟咏。有《东野农歌集》。 ► 1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