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员外挽辞二首

· 韩琦
对未延宣室,文尝荐子虚。 书方就绵蕝,奠已致生刍。 故国悲云栈,英游负石渠。 名儒升用晚,厚愧不先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宣室:古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帝王。
  • 子虚:指西汉司马相如所作《子虚赋》。
  • 绵蕝(mián jué):亦作“绵蕝”,指制订整顿朝仪典章。
  • 生刍(chú):指用以吊祭的鲜草。

翻译

还没能在宣室被召见任用,文章曾因像推荐《子虚赋》那样被赏识。书籍才刚刚完成制订朝仪典章,祭奠时就已献上了鲜草。对那故国有着如同悲叹云栈般的情思,杰出的游历却辜负了石渠阁(的期望)。有名望的儒者升职任用得晚,深深愧疚自己不能先于你。

赏析

这两首诗是韩琦对苏洵的悼念和追思。诗中表达了对苏洵才能的赞赏,虽其文章出众却未能被更早地大用。“对未延宣室”体现了一种惋惜之情,“文尝荐子虚”显示出苏洵文学上的成就。“书方就绵蕝,奠已致生刍”描述了苏洵在学术上的成果和离世的现实,形成一种对比。“故国悲云栈,英游负石渠”则传达出对苏洵经历和未竟愿望的感慨。最后对苏洵升用晚表示愧疚。整首诗情感深沉真挚,展现了对苏洵的敬重和怀念。

韩琦

韩琦

宋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右司谏,疏罢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四人。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宝元间进枢密直学士、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一时,天下称韩范。后召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同时登用。庆历新政败,出知扬州,徙郓州、定州。嘉祐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仁宗有疾,琦力请立皇嗣。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英宗病重,又力请建储。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寻改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卒谥忠献。有《安阳集》。 ► 7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