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歌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昆夷:古代对西方民族的泛称,此处指日本,因其地理位置在东方,故有此称。
  • 切玉谁能穷:形容刀锋锐利无比,能切割任何玉石。
  • 越贾:古代中国南方的商人,此处指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
  • 沧海东:指东海,古代中国东部海域。
  • (tou)与铜:鍮是一种贵重金属,类似铜但质地更硬。
  • 禳妖凶:祛除邪恶和凶险,迷信认为佩戴宝刀可以带来好运。
  • 大岛: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指其领土上的大岛。
  • 徐福:秦朝方士,据传带领船队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
  • 采药淹留:徐福借口寻找仙药,长久滞留日本。
  • 丱童:幼童,指随行的年轻学童。
  • 士人往往工词藻: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善于撰写华丽的文字。
  • 逸书:散失或未公开的书籍。
  • 夷貊:古代对边远地区的统称,此处指日本。
  • 苍波浩荡无通津:大海广阔无边,交通不便。
  • 流涕:流泪。

翻译

日本路途遥远不再通,传说中的宝刀谁能真正了解? 最近听说有一种宝刀出自日本,是东海的越商从那里获取。 鱼皮包裹着香木做的剑鞘,黄白交错,镶满了鍮和铜。 这把价值百金的刀落入知音之手,佩戴它能驱邪避凶。 听说那里的国家居住在一个大岛上,土地肥沃,风俗淳朴。 他们祖先徐福欺骗了秦朝百姓,带着孩子在那里长久停留。 传授各种技艺给当地人,直到现在他们的器物都制作得非常精致。 从前朝开始,他们不断向我们进贡,文人墨客常用华丽的辞藻描绘。 徐福离去时的记录虽未销毁,百篇逸书至今仍留存。 然而法令严格,不允许这些文献传入中国,世人无人能识读古文。 古代的圣王将这些珍贵典籍收藏在边远之地,大海浩渺,交通阻隔。 这让人心生感慨,泪流不止,这把锈迹斑斑的短刀又算得了什么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徐福东渡日本的历史传说,引出了日本刀的来历和其背后的文化。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日本刀的精美工艺,同时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古代文献失落的惋惜和对文化交流的渴望。诗人借徐福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文化交流的思考,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