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答杜相公宠示之作

醉翁丰乐一闲身,憔悴今来汴水滨。 每听鸟声知改节,因吹柳絮惜残春。 平生未省降诗敌,到处何尝诉酒巡。 壮志销磨都已尽,看花翻作饮茶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汴(biàn)水:古水名,流经开封。
  • 省(xǐng):知觉,觉悟。
  • 诗敌:作诗的对手。
  • :量词,遍(用于给大家斟酒的次数)。

翻译

我这个如醉翁般安享丰乐的闲人,如今面容憔悴地来到了汴水之滨。每每听到鸟叫声便知道时节已变,因为风吹柳絮而惋惜这残存的春天。我这一生从未自觉遇到过作诗的对手,所到之处又何曾诉说过饮酒的次数呢。曾经的壮志已经消磨殆尽,现在看花的我反倒成了一个只喜欢饮茶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欧阳修的自我写照,流露出一种时光流逝、壮志消磨的感慨。首联中,诗人以“醉翁”自称,暗示自己曾经的闲适与洒脱,然而“憔悴今来汴水滨”则表现出他当下的疲惫与无奈。颔联通过对鸟声和柳絮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时光的变迁和春天的消逝,引发诗人的惜春之情。颈联中,诗人提及自己在诗坛的自信以及对饮酒之事的态度,从侧面反映出他过去的豪放与不羁。尾联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壮志销磨都已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和生活的感慨,曾经的豪情壮志已不复存在,而“看花翻作饮茶人”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如今心态的转变,从追求繁华热闹转向了平淡宁静。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将诗人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