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

火数四百炎灵销,谁其代者当涂高。 穷奸极酷不易取,始知文章基扃牢。 坐挥长喙啄天下,豪杰竞起如猬毛。 董吕傕汜相继死,绍术权备争咆咻。 力彊者胜怯者败,岂较才德为功劳。 然犹到手不敢取,而使螟蝗生蝮蜪。 子丕当初不自耻,敢谓舜禹传之尧。 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 当其盛时争意气,叱咤雷雹生风飙。 干戈战罢数功阀,周蔑方召尧无皋。 英雄致酒奉高会,巍然铜雀高岧岧。 圆歌宛转激清徵,妙舞左右回纤腰。 一朝西陵看拱木,寂寞穗帐空萧萧。 当时凄凉已可叹,而况后世悲前朝。 高台已倾渐平地,此瓦一坠埋蓬蒿。 苔文半灭荒土蚀,战血曾经野火烧。 败皮弊网各有用,谁使镌镵成凸凹。 景山笔力若牛弩,句遒语老能挥毫。 嗟予夺得何所用,簿领朱墨徒纷淆。 走官南北未尝舍,缇袭三四勤缄包。 有时属思欲飞洒,意绪轧轧难抽缲。 舟行屡备水神夺,往往冥晦遭风涛。 质顽物久有精怪,常恐变化成灵妖。 名都所至必传玩,爱之不换鲁宝刀。 长歌送我怪且伟,欲报惭愧无琼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灵:指汉朝。
  • 当涂高:三国魏的代称。
  • 扃(jiōng):门闩。
  • 傕(jué):李傕。
  • 汜(sì):郭汜。
  • 咆咻(páo xiū):叫嚣。
  • 蝮蜪(fù táo):害虫。
  • :曹丕。
  • 铜雀:铜雀台。
  • 岧岧(tiáo tiáo):高峻的样子。
  • 清徵(zhǐ):古代五音之一。
  • 苔文:苔藓的纹理。
  • 镌(juān)镵(chán):雕刻用的工具。

翻译

汉朝历经四百年最终覆灭,是谁取代它建立了当涂高(曹魏)。极尽奸诈凶暴也不容易取得政权,才知道文章才是牢固的根基。(曹魏)肆意挥舞长喙啄食天下,豪杰纷纷奋起如同刺猬的刺那样众多。董卓、李傕、郭汜相继死去,袁绍、袁术、孙权、刘备争相叫嚣。力量强大的获胜怯懦的失败,哪里是比较才德来论功劳。然而最终到手了也不敢完全拥有,反而让害虫滋生。曹丕当初不知道羞耻,竟敢说舜禹那样传给尧。因为这个得到天下也因为这个失去,谁知道三马同槽的事呢。在其兴盛时争相意气风发,呵斥怒吼如雷雹生出狂风。战争结束数功劳和门阀,周公、孔子、召公、唐尧、皋陶都被轻视。英雄聚在一起设酒宴办盛大宴会,巍峨的铜雀台高高耸立。歌声宛转激昂清徵之音,美妙的舞蹈左右有纤细的腰肢舞动。有朝一日在西陵看到高大的树木,寂寞的穗帐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当年的凄凉已经让人感叹,更何况是后来的人悲叹前朝。高高的楼台已倾斜逐渐变为平地,这古瓦一旦坠落就被埋在蓬蒿之中。苔藓的纹理已半灭被荒土侵蚀,曾有战争的血被野火烧过。破旧的皮和损坏的网都各有用处,是谁让它被雕刻成有凹凸的形状。景山文笔的力量如同牛弩,句子遒劲语言老到还能挥笔写字。可叹我得到这古瓦又有什么用,只是在官府文书中徒然混乱。我在南北为官从未舍弃它,用三四层缇袭仔细包裹。有时想要表达思绪尽情挥洒,思绪却像轧轧作响难以抽出丝线般不畅。行船时屡次防备水神抢夺,往往在昏暗时遭遇风浪。质地愚顽的东西时间久了就有精怪,常常担心它变化成有灵性的妖怪。有名的城市到了必定会流传赏玩,喜爱它到不愿换鲁地的宝刀。长歌送我这奇怪又伟大的东西,想报答却惭愧没有美玉。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一块遗古瓦砚展开,通过它来追溯历史,感慨朝代的兴衰更替。诗中描述了从汉朝到三国时期的纷争与变幻,表现出权力争夺的残酷与无常。同时描绘了当时的英雄聚宴、歌舞等场景,对比后来的衰败和凄凉,体现出历史的沧桑。诗中还提到了景山文笔的厉害以及自己对古瓦砚的珍视和复杂情感。整体语言丰富生动,用典较多,在咏物的同时,蕴含着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洞察力。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