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原甫见过宠示之作
不作流水声,行将二十年。吾生少贱足忧患,忆昔有罪初南迁。
飞帆洞庭入白浪,堕泪三峡听流泉。援琴写得入此曲,聊以自慰穷山间。
中间永阳亦如此,醉卧幽谷听潺湲。自从还朝恋荣禄,不觉鬓发俱凋残。
耳衰听重手渐颤,自惜指法将谁传。偶欣日色曝书画,试拂尘埃张断弦。
娇儿痴女绕翁膝,争欲彊翁聊一弹。紫微阁老适我过,爱我指下声泠然。
戏君此是伯牙曲,自古常叹知音难。君虽不能琴,能得琴意斯为贤。
自非乐道甘寂寞,谁肯顾我相留连。兴阑束带索马去,却锁尘匣包青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流水声:比喻时光流逝的声音。
- 二十年:指诗人离开官场已久的时间。
- 贱足忧患:形容早年生活困苦,饱受艰辛。
- 罪初南迁:指因获罪而被贬谪南方。
- 飞帆洞庭:描绘船帆疾行于洞庭湖上的景象。
- 堕泪三峡:形容悲痛的心情,如在三峡听到泉水声。
- 援琴:拿起琴。
- 潺湲:水流声。
- 永阳:地名,可能指作者任职之地。
- 荣禄:指官职和俸禄。
- 鬓发俱凋残:形容年老体衰。
- 耳衰:听力衰退。
- 颤:颤抖。
- 紫微阁老:指朝廷高官。
- 泠然:清越、悠扬的声音。
- 伯牙曲:传说中的高山流水之曲,象征知音难觅。
- 乐道:爱好真理,追求道德修养。
- 相留连:相互挽留。
翻译
不再有岁月流转的低语,我已经远离官场将近二十年。一生贫困多灾多难,回想当年初因罪被贬往南方。 船帆在洞庭湖上破浪疾行,我在三峡听到泉水声时心如刀割。借琴弦写下这首曲子,聊以自慰在这偏远的山间。 在永阳的日子也是如此,我常常醉卧山谷聆听潺潺流水。自从重返朝廷贪恋荣华,不知不觉间已两鬓斑白。 耳朵渐渐听不清,手指也颤抖,担心技艺无人传承。偶尔高兴阳光晒到书画,试着擦拭尘埃,拨动那久未弹奏的琴弦。 孩子们围着我,痴痴地想让我弹奏一曲。紫微阁的老友来访,欣赏我琴声中的清雅。笑着告诉他们,这曲子就像伯牙的高山流水,感叹知音难寻。 你虽然不会抚琴,但能理解琴曲的意境,你就很贤能了。如果不是真心喜爱宁静,谁愿意陪伴我度过寂寥时光?兴致尽后,我束好衣带,牵马离去,把尘封的琴盒重新包裹起来。
赏析
这首诗是欧阳修回应好友原甫来访时所作,回忆了过去的生活变迁和如今的感慨。诗人以琴声自喻,表达了对往昔艰难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仕途变迁和人生衰老的反思。同时,诗中流露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家庭温馨的珍视。在与紫微阁老的互动中,诗人借音乐传达出对真正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高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