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主簿挽歌

布衣驰誉入京都,丹旐俄惊反旧闾。 诸老谁能先贾谊,君王犹未识相如。 三年弟子行丧礼,千两乡人会葬车。 我独空斋挂尘榻,遗编时阅子云书。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布衣:平民百姓,这里指未出仕的苏主簿(苏洵)。
  • 驰誉:声名远扬。
  • 丹旐(zhào):指丧旗。
  • :很快,不久。
  • 旧闾(lǘ):故乡。
  • 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这里以贾谊之才比喻苏洵,惋惜其未被重用。
  •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也是借指苏洵的才华未得到君王赏识。
  • 行丧礼:指为苏主簿服丧。
  • 千两:“两”同“辆”,千辆形容送葬车辆之多。
  • 遗编:指苏洵留下的著作。
  • 子云书:扬雄,字子云,这里借指苏洵的作品,意为时常翻阅苏洵遗留下来的文章。

翻译

苏先生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凭借才名远播进入京都,然而那送葬的丧旗很快惊现,竟要返回故乡了。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又有谁能在才能上超过如同贾谊般的苏先生呢,只是可惜君王还没有来得及赏识这如司马相如般才华横溢的他啊。苏先生的弟子们为他守了三年丧礼,故乡众多乡亲前来送葬,送葬的车辆成百上千。而我只能独自在空斋望着那布满灰尘的床榻,时常翻阅他遗留下来的文章。

赏析

这首《苏主簿挽歌》是欧阳修悼念苏洵所作。开篇“布衣驰誉入京都 ”,生动展现了苏洵虽为平民却声名远扬进入京都的不凡形象,“丹旐俄惊反旧闾 ”笔锋一转,点明其突然离世回乡安葬的令人惊愕之事,情感起笔既有对逝者才能的称赞又饱含哀伤。“诸老谁能先贾谊,君王犹未识相如”运用贾谊与司马相如典故,以两人之才类比苏洵,高度肯定苏洵才能,同时通过“谁能先”“犹未识”感叹苏洵未得重用、才华被埋没的无奈与惋惜。“三年弟子行丧礼,千两乡人会葬车”描绘了苏洵去世后,弟子守丧三年的敬重与众多乡人来送葬的盛大场景,侧面烘托出苏洵品德高尚、深得人心。最后“我独空斋挂尘榻,遗编时阅子云书”,诗人写自己在空荡的斋室,对着布满灰尘的床榻,时常翻阅逝者的遗作,细腻地刻画出诗人对苏洵深切怀念和对其遗作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运用典故、场景描写等多种手法,全面展现了苏洵的生平、才华、品德及其离世给人们带来的悲痛与惋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