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田家竹亭

我家西山巅,四壁皆此君。 朅来事奔驰,日与茅苇亲。 方思坡仙诗,恐入俗士群。 止我宿者谁,此君满其门。 颀然千百夫,一见若故人。 夜深清风来,好音梦中闻。 呼童启北窗,为渠炷炉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朅(qiè)来:意为去来,常指离开后又回来,这里指离开家乡。
  2. 茅苇:茅草芦苇,这里指生活环境和接触的事物比较粗陋。
  3. 坡仙:指苏东坡,苏轼在文学与艺术领域成就极高,人们尊称为坡仙 。
  4. 颀(qí)然:形容修长、高大的样子。
  5.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这里指竹子。
  6. 炷(zhù):点燃。

翻译

我的家在西山的山顶,房子四周满是翠竹。自从离家在外奔波忙碌,每天都只能与茅草芦苇打交道。正想着苏东坡的诗,担心自己真的变得像那些俗不可耐的人一样了。留我住宿的是谁家呢?这里门前到处都是竹子。那修长高大的千百竿竹子,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深夜里清风轻轻吹来,美妙的声音在睡梦中传来。我呼唤书童打开朝北的窗户,为这些竹子点燃炉香。

赏析

这首诗围绕竹子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开篇以自家西山居所四周皆竹,和在外只能亲近茅苇形成鲜明对比,体现诗人对曾经充满雅趣的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在外奔波的厌烦。“方思坡仙诗,恐入俗士群”则巧妙地借助对苏轼诗歌的联想,生怕自己在世俗中沉沦,进一步凸显出对高雅境界的追求 。

后几句通过描写借宿之处竹林如故人般亲切,以及深夜清风中竹子的“好音”入梦等内容,营造出一种清幽惬意的氛围。诗人为竹子开窗燃香的举动,更是将对竹子喜爱之情推向高潮,把竹子当成朋友般敬重、优待,流露出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真挚的欣赏和热爱,整首诗富有感染力,且充满自然的情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高雅与宁静。

裘万顷

裘万顷

宋新建人,字元量,号竹斋。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宁宗嘉定间除吏部架阁,改大理司直,终添差江西抚干。时真德秀为安抚,深器重之。性至孝,有节操。诗为洪迈所推赏。有《竹斋诗集》。 ► 2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