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 赵湘
翠满衣裳远径分,渐供幽兴入诗门。 临泉自爱窥筇影,过藓何妨驻屐痕。 因惹断云还倚石,偶看残照学呼猿。 行行却喜无人到,曾为秋来挂梦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兴:幽静、高雅的兴致。
  • ****筇(qióng):竹名,可做手杖,这里代指手杖。
  • ****藓(xiǎn):苔藓。
  • 屐(jī)痕:脚印,屐是古人穿的一种木鞋。
  • 断云:片云。
  • 残照:夕阳的余晖。

翻译

山间的翠绿仿佛沾满了衣裳,远处的小路在山林中岔开。行走其间,静谧与兴致渐渐引领我步入诗的美妙天地。临近清泉,我欣然观赏手杖倒映在水中的影子;踏过苔藓,留下脚印又有何妨。因为牵惹上飘荡的片云,于是靠着石头小憩;偶然看到夕阳的余晖,竟忍不住学着呼唤猿猴。一路走来满心欢喜,好在没有人迹打搅。这片秋意盎然的山林啊,曾经多少次萦绕在我的梦乡。

赏析

这首《山行》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漫步图。诗人开篇点明在山间行走时被满目翠绿包围的情境,自然地引出内心的幽兴,为全诗定下闲适、静谧的基调。中间两联,“临泉自爱窥筇影,过藓何妨驻屐痕”用细腻笔触描写了临泉赏影、过藓留痕的细节,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细微之处的关注和喜爱;“因惹断云还倚石,偶看残照学呼猿”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与云、石、残照、猿猴等的互动,充满了情趣。尾联收束全诗,“行行却喜无人到,曾为秋来挂梦魂”,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林宁静无人打扰的欣喜,又透露出这片秋景早已成为诗人魂牵梦绕之处,深化了诗人对山林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整首诗动静结合,语言清新自然,描绘出山间清幽之景,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和洒脱的心境 。

赵湘

赵湘

宋衢州西安人,字叔灵。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尝为庐江尉。工诗、古文。有《南阳集》。 ► 1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