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歌
空山老桐劲如铁,英枝剪剪夜撑月。
霜风著子涵玉膏,烈手崇朝剖融结。
别令刳木环清泉,翠缸纸羃笼轻烟。
霏霏玄雾扫难聚,断犀烹炼凝蛟涎。
和成万杵捣圭璧,良工欲售常自惜。
绝怜剡水多夭藤,又虑端溪欠奇石。
久知此艺人罕精,作者未必识者明。
九华山下祝公子,颇以胶法成其名。
相逢但问诗有几,以诗换墨两自喜。
酴醾园馆已谢春,杨柳池塘正藏水。
薰风拂拂吹砚波,呼儿教作病手磨。
须臾满砚片云黑,无诗可写如君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撑:支起,撑起。
- 霜风:秋风。
- 著子:结子。
- 涵:包含,包容。
- 玉膏:玉的脂膏,这里比喻墨的汁液。
- 烈手:能手。
- 崇朝:从天亮到早饭时,比喻时间很短。
- 剖:分开,解剖。
- 融结:融合凝聚。
- 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
- 羃(mì):古同“幂”,覆盖物体的巾。
- 玄雾:昏暗的雾气。
- 断犀:折断的犀角,这里指制墨的材料。
- 蛟涎:蛟龙的口水。
- 圭璧: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或朝聘时所用的玉器。
- 良工:手艺高超的工匠。
- 自惜:自我珍惜。
- 夭藤:细嫩的藤条。
- 端溪:广东省肇庆市的一个地名,以产砚石闻名。
- 罕精:很少精通。
- 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 祝公子:具体人物不详。
- 胶法:制墨时用的胶的方法。
- 酴醾(tú mí):花名。
翻译
空旷的山中老梧桐强劲犹如钢铁,英挺的枝条在夜晚撑起月亮。秋风中结果包含着玉的汁液,能工巧匠很快就剖开那融合凝聚之物。另外让人剖开树木环绕着清泉,翠绿色的缸上用纸覆盖像轻烟笼罩。纷纷扬扬的昏暗雾气很难聚集,用断犀角烹制提炼凝聚如同蛟龙的口水。调和制成万次捶捣如圭璧,手艺高超的工匠想要出售却常常自我珍惜。极其怜惜剡水大多是细嫩的藤条,又担心端溪缺少奇特的石头。早就知道这个技艺的人很少精通,创作的人不一定遇到懂得的人就明白。在九华山下有位祝公子,很是凭借制墨的胶法成就他的名声。相逢时只是问有几首诗,用诗换墨两人都各自欢喜。酴醾园馆已经辞别春天,杨柳池塘正收藏着水。和暖的风轻轻吹拂着砚台的水波,叫孩子来教给他做病手磨墨。不一会儿满砚台就如片云般乌黑,没有诗可以写出来对你怎么办。
赏析
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制墨的过程与景象,从山中老桐到制墨的各个环节,展现了墨的制作工艺之精湛。同时,也提到了对制墨材料的重视与挑剔。诗中还写到了九华山下的祝公子因胶法制墨出名,表现出对这位制墨者的赞赏。诗文还描述了诗人与他人以诗换墨的场景及周围的春景变化等,营造出一种文雅而富有情趣的氛围。整首诗围绕墨展开,在展现墨这一物品本身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艺术与文化的热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