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玉局李垂应太师

· 赵抃
坐观山水地幽清,恬淡冲虚乐性情。 迹混光尘宗老氏,术通仙俗似君平。 欣逢真侣论根本,耻向权门叩利名。 济世金丹得传授,先生高隐在青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局:宋时官署名,也代指其中供职官员。这里指李垂应太师所在之处或职务相关称呼。
  • 恬淡冲虚恬淡(tián dàn):心境清静淡泊。 冲虚:淡泊虚静。形容不追逐名利,内心平静。
  • 混光尘:即和光同尘 , 和光(hé guāng) :混合各种光彩; 同尘:与尘世相同。指在尘世中顺应环境,不标新立异,与众人相融合,源自老子思想。
  • 老氏:指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 君平:严君平,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以占卜耆龟看相之术为生。
  • 真侣:志同道合、品德高尚的朋友。
  • :求,谋求。
  • 济世:救世,救助世人。
  • 金丹:道教认为通过特殊方法炼制的丹药,服之可长生不老,这里指代能济世救人的某种学问或技能。
  • 高隐:指高尚的隐士,不追求功名利禄而隐居。
  • 青城:青城山,位于四川,是道教名山。

翻译

您安坐在能观赏山水的清幽之地,心境恬淡虚静,怡养着自己的性情。您行事顺应世俗,遵循老子的思想;术业通达,无论是仙门道术还是世俗事务都有所了解,就像西汉的严君平一般。欣喜地能与您这样的真朋友一起探讨事物的根本道理,而您从来耻于向权贵之门去谋求功名利禄。如今您得到了济世救人的学问或技能的传授,就这样在青城山惬意地隐居,过着高尚自在的生活 。

赏析

这首诗是赵抃赠予李垂应太师的作品,生动地刻画了李垂应太师的形象并表达了作者的赞赏之情。开篇两句通过“地幽清”“恬淡冲虚”,描绘出李垂应身处清幽之境、内心恬淡的状态,展现其超脱世俗、怡情山水的高雅性情。三四句运用典故,“迹混光尘宗老氏”借老子的思想体现他顺应世俗又不随波逐流,“术通仙俗似君平”以严君平为例,称赞他知识渊博,通仙达俗。“欣逢真侣论根本,耻向权门叩利名”进一步凸显其高尚品格,一方面与志同道合者探讨深刻哲理,另一方面不屑于追逐功名利禄,两相对比,更显其超凡脱俗。最后两句“济世金丹得传授,先生高隐在青城 ”既表明李垂应拥有济世的能力,又强调他选择在青城山隐居的高洁,表现出一种低调且伟大的隐者风范。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字里行间充满对李垂应太师的赞颂与敬仰,在描绘人物形象时,巧妙借助典故、对比等手法,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赵抃

赵抃

赵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 7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