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发通远驿遂过陶靖节故里作
残雨扫回一千里,猛接啼莺万山起。
鬓外犹分草木凉,坞边已散岚霞绮。
自从苦霖滞晨夕,有足不到苍崖趾。
翻风飞云同眼前,独抱天光破荒诡。
长林酣尽笙竽声,篮舆来看山中晴。
层霄青空纤雾了,峰峰叶叶如新生。
游蜂舞蝶暖相见,电竿湿翠明如线。
石气能侵大九州,翻从斜日思乡县。
漱玉溪音趋栗里,陇陌初苗秀无似。
南岭应留高士云,东篱剩诵徵君诔。
我亦平生怜酒熟,道路芳菲散人目。
好与携持千载心,天地清辉接奇服。
世间何处置温泉,回头能说此山川。
异时卜筑缘邻曲,往为躬耕下噀田。
拼音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