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修到南屏数晚钟,目成朝暮一雷峰。纁黄深浅画难工。 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为谁粉碎到虚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浣溪沙:词牌名,源于唐代,以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为题材。
  • 陈曾寿:清代词人。
  • 南屏:指杭州南屏山,有著名的净慈寺。
  • 修到:修炼达到某种程度。
  • 数晚钟:数次听到晚钟,暗示时间的推移。
  • 目成:目光长久注视,形成默契。
  • 雷峰:即雷峰塔,位于杭州西湖边。
  • 纁黄:古代的一种色彩,类似于红黄色,形容夕阳或秋叶的颜色。
  • 画难工:难以用画笔描绘得恰如其分。
  • 天水碧:形容天空和湖水的青蓝色,给人以清新之感。
  • 缱绻:形容情感缠绵,依恋不舍。
  • 夕阳红:傍晚的红霞,象征着生命的余晖。
  • 粉碎:此处指消散、消失。
  • 虚空:佛教术语,指无边无际的空间。

翻译

在南屏山修炼的日子里,日复一日地凝望雷峰塔,那变幻的夕照使红黄交织的色彩难以描摹。 天空和湖水永恒的苍茫,与一生中的深深眷恋形成鲜明对比,夕阳的红艳仿佛燃烧到天际。这份情感最终会化作什么呢?只为了消散在那无尽的虚空中。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南屏山的晚钟和雷峰塔,以及天水碧与夕阳红的色彩变化,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词人运用"修到"和"目成"表达对景物的深情凝视,"纁黄深浅画难工"则寓言人生的复杂与细腻难以用言语完全捕捉。同时,"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流转中永恒与短暂的思考,以及对世间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最后一句"为谁粉碎到虚空"更是点出词人对人生归宿的深深思索,将个人情感融入宇宙的广阔之中,意境深远。

陈曾寿

陈曾寿

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1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