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平江道上六首 其五
注释
- 去郭:去(qù),距离;郭,外城。意思是距离城郭。
- 盘环:曲折回旋。
- 趑趄(zī jū):行走困难,这里形容人徘徊不前 。
- 涟洏(lián ér):流泪的样子 。
- 魂气:古人认为人的灵魂之气,这里可理解为逝者的魂魄。
- 黯:使……黯淡。
- 磊石:堆砌石头。
- 王母:祖母 。
- 迤东:向东延伸。迤(yǐ)。
- 郁相望:形容树木郁郁葱葱,可以相互望见。
- 厥:代词,那。
- 阡(qiān):墓道 。
- 殇儿:未成年而死的儿子。
- 一抔(póu)土:一捧土,常用来代指坟墓。
- 荏苒(rěn rǎn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不知不觉中便稍纵即逝。
- 岁纪:岁月、年代。
- 衡庐:泛指房屋。衡,横木为门;庐,简陋的房屋。
翻译
距离城郭十五里的地方,山谷幽深,水流曲折环绕。向人询问那一座座相连的坟墓,就看到了金屏山。我徘徊在这里,伤心哭泣泪流满面,逝者的魂魄仿佛使山峦都黯淡无光。那青松环绕、石堆磊磊之处,是祖母安眠的地方。向东望去,树木葱郁相互连接,那里便是伯父的墓道。未成年夭折的儿子葬在百步之外,妻子也埋葬在这一片区域。哀伤这小小的一捧坟土,先后葬下了四代人的轻便棺木。岁月匆匆流逝,死去的骨肉都已腐朽难以保全。我抬头低头间内心如崩裂一般痛苦,愤懑和怨恨充满了山川。回来路过房屋之下,血泪怎么能够擦干。
赏析
这首诗是陈三立行于平江道上时触景生情所作,饱含着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追思与无尽哀伤。开篇以“去郭十五里,谷深水盘环”描绘出一片幽深静谧却又带着几分荒凉的场景,为全诗定下哀伤的基调。“借问冢累累,乃见金屏山”从行人的询问引出所见的墓地,自然地过渡到对亲人坟墓的描写。
中间部分 “趑趄泣涟洏”等句,诗人直白地表达了自己在墓地前徘徊、痛哭流涕的悲恸之情,“魂气黯邱峦” 更是通过环境描写,将内心的悲痛移情于山川,仿佛逝者的哀伤让山河都失去了光彩,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对祖母、伯父、殇儿及妻子墓葬位置的叙述平和而又沉痛, “哀此一抔土,四世下轻棺” 短短几字,透露出家族的兴衰与生死的无常,让读者深刻体会到诗人对逝去亲人的不舍与眷恋。“荏苒岁纪流,骨肉蔽不完”感慨岁月易逝,亲人埋入地下后难以保全的无奈,进一步强化了哀伤的情感。 最后 “俯仰内崩裂,愤愠满山川。还过衡庐下,血泪何能乾”,将内心的悲痛推向高潮,诗人内心痛苦得如同崩裂,愤慨怨恨充斥天地,回到家中,想起亲人更是泪水难干,这种真挚强烈的情感让人动容,整首诗以朴素平实的语言,却道尽了生死相隔的悲伤与对家族命运的感伤,感染力十分深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