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学士先世图册图状己少壮老之皃凡三浮一桴而度之
至人济万物,所贵唯一身。
为仁信由己,闻风非隐沦。
峥嵘伺恩雠,于世向邅屯。
汹呼江海波,高飙卷沧津。
常心秉孤棹,安澜出逡巡。
重溟览无遗,舷歌欢党邻。
忠信岂不伟,兹辉照千春。
学士今俊髦,英流扇振振。
规绳述祖德,经猷动皇宸。
斯民久沦胥,何以活吟呻。
猛志飏轻桡,度险如有神。
世业示勿忘,刍言告九宾。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 闻风:这里指听闻高尚的风范。
- 隐沦:隐居之人 。
- 峥嵘(zhēng róng):指艰难险阻的环境,也有形容局势严峻的意思。
- 恩雠(chóu):恩仇,“雠”同“仇”。
- 邅屯(zhān zhūn):处境艰难困苦。
- 高飙(biāo):狂风。
- 沧津:沧海中的渡口,代指江海。
- 孤棹(zhào):孤舟,“棹”原指船桨,这里代指船。
- 安澜:河流平静,没有泛滥现象,多比喻社会太平、祥和。
- 逡巡(qūn 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 重溟(míng):指深海。
- 舷歌:在船上唱歌。
- 党邻:亲族邻里。
- 俊髦(máo):指才俊杰出之士。
- 英流:才智杰出的人物。
- 振振:众多貌。
- 规绳:规矩、法度,这里指遵循。
- 经猷(yóu):治国的谋略。
- 皇宸(chén):皇宫,借指皇帝。
- 沦胥:陷入困境,这里指百姓陷入困苦的境地。
- 吟呻: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 刍言(chú yán):谦称自己的言论浅陋,像草野之人所说的话。
- 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泛指众多宾客。
翻译
道德修养极高的人救济万物,最为珍贵的就是依靠自身。践行仁爱确实全在于自己,听闻高尚的风范并不一定要做隐居之人。局势艰难中等待着恩仇的了断,在世间一直处于艰难困苦的处境。江海涌起汹涌呼啸的波浪,狂风席卷着沧海的渡口。保持平常之心撑着孤舟,在徘徊间从容地驶出平静的水域。纵览深海毫无遗漏,在船上欢歌让亲族邻里也一同欢乐。忠诚和信誉这难道不伟大吗?这样的光辉能够照耀千秋万代。瞿学士如今是杰出才俊,众多才俊人物都振奋而起。遵循规矩来传述祖先的美德,治国的谋略惊动了皇帝。百姓长久以来深陷困苦,拿什么来拯救痛苦呻吟的他们。凭借着壮志扬起轻便的船桨,渡过险阻就像有神明相助一般。家族的事业要告知不要忘记,我这浅陋的话语敬告各位宾客。
赏析
这首诗围绕瞿学士先世的事迹图册展开,用意深远。开篇以“至人济万物,所贵唯一身”表明了一种自我担当、积极入世济世的态度。中间部分运用了诸多意象描绘艰难的世事,如“峥嵘伺恩雠,于世向邅屯。汹呼江海波,高飙卷沧津”描绘出世事艰难、波涛汹涌的景象,随后又用“常心秉孤棹,安澜出逡巡”与之形成对比,凸显了在困境中保持平常之心,从容应对的可贵品质。诗中赞扬了忠信等美德的伟大,“忠信岂不伟,兹辉照千春”表达了对这些美好品德的崇尚。而后描述瞿学士身为才俊,传承祖德,心怀治国谋略,引起皇帝关注,以及诗人对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的殷切期望,“猛志飏轻桡,度险如有神”更是表达出对学士能凭借壮志和才能,化解艰难困局的期待与赞美。整首诗歌体宏大,既展现世事的复杂艰险,又表达对美德与才俊的赞誉和厚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族功业传承、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