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五首 其五

自我失怙恃,洒血六载间。 仲冬妹又逝,雪风惊我颜。 昔妹临哭母,羸疾见眉端。 后屡警祸变,冤悲结汝肝。 卒卒岁纪流,茫茫川路艰。 天乎使负汝,魂梦抚汝棺。 回念我之穷,裹粮遗我餐。 四海老倔强,微怜汝所完。 大男羁东溟,犹祝汝平安。 报书衔龙蛇,烽燧照海山。 世难日迫蹙,而我了不干。 只有春鸿南,孤恨从飞翻。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失怙恃:指失去父亲和母亲。 (hù),依靠,《诗经》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用“怙恃”指代父母。
  • 洒血:形容极度悲痛,血泪洒落。
  • 仲冬: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 羸疾 (léi jí):瘦弱生病。 ,瘦弱。
  • 卒卒 (cù cù):同“猝猝”,匆忙急迫的样子。
  • 岁纪:岁月,年代。
  • 微怜:微微的怜惜。
  • :保全,成全。
  • 大男:长子。
  • (jī):滞留,束缚。
  • 东溟:东海。
  • 报书:回信。
  • 衔龙蛇:形容回信的文字如龙蛇般纵横,可能暗示信中内容复杂、局势动荡。
  • 烽燧: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代战争。
  • 迫蹙 (pò cù):逼迫、逼近。
  • 春鸿:春天的大雁。

翻译

自从我失去了父母,这六年里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农历十一月的时候妹妹又不幸离世,那如雪花寒风般的悲痛让我的容颜都为之惊变。往昔妹妹在母亲临终前哭泣,瘦弱生病的模样眉头都紧锁着忧愁。后来又屡屡传来不幸的祸变消息,那些冤屈悲苦都郁结在你心里。岁月匆匆流逝,人生之路就像那茫茫的山川一般艰难。天啊,为什么让我如此辜负你,我只能在魂梦中轻抚你的棺木。回想起我穷困之时,你带着食物来给我加餐。我在这世上虽已年老,性情倔强,可你对我的这份微微怜惜我始终记在心里。我的大儿子滞留在东海那边,也还一直祝福着你能平安。你写回的信文字如龙蛇般,而此刻战争的烽火照亮着山海。世间的灾难一天比一天紧迫,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只有春天的大雁往南飞,我的孤独怅恨随着它们的飞翔翻腾不已 。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满溢着诗人对妹妹的深切怀念与悲痛之情。开篇“自我失怙恃,洒血六载间。仲冬妹又逝,雪风惊我颜”直接点名诗人在连续失去父母后又痛失妹妹的巨大打击,用 “雪风惊我颜” 这样形象的描写将内心的悲痛外化于容颜的变化。诗句中对妹妹生前的羸弱与承受的冤悲做了细密回忆,如“昔妹临哭母,羸疾见眉端。后屡警祸变,冤悲结汝肝”,细致地展现了妹妹坎坷的人生以及她内心承受的苦难。同时又感慨岁月匆匆、人生艰难,自己辜负了妹妹,“天乎使负汝,魂梦抚汝棺” 将这种沉痛与愧疚诉诸老天爷,只能在梦中表达对妹妹的眷恋。诗中还融入了自身和家庭的现实状况,如提及儿子滞留远方,时局动荡不安,“报书衔龙蛇,烽燧照海山。世难日迫蹙,而我了不干”,战争带来的动荡与自己的无奈无力尽显其中。最后以“春鸿南,孤恨从飞翻”的画面收笔,借春鸿南飞,将心中那无法排遣的孤独遗恨具象化,给人留下无尽的感伤与叹惋,整首诗情感真挚动人,用质朴的语言道尽人生悲苦,展现了诗人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与过人的语言表现力 。

陈三立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