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琵琶

金波西流云路洁,千星万星犹点缬。 身世如在冰壶中,高卧风棂赏清绝。 谁家拨动郁轮袍,自抱心声细推说。 猝然闻之耳亦清,徐听令人心欲裂。 八音独有丝声哀,似此琵琶声更切。 龙香动处弦欲折,自拨一声三击节。 湓浦有人曾话别,舟中夜闻金缕掣。 司马酒肠刚似铁,泪珠亦就青衫结。 清音巧作声呜咽,此器特为愁人设。 韵如寒泉清且冽,安得曹纲同一拨。 曲终忽作裂帛声,万籁沉沉天地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波:指月光。金光闪动,如水流波,所以称月光为金波。
  • 点缬(xié):点缀。缬,有花纹的丝织品,这里形容繁星像点缀在夜空中的花纹。
  • 冰壶:盛冰的玉壶,常用以比喻心地纯净。
  • 风棂(líng):有格子的窗户。
  • 郁轮袍:一种琵琶曲名。
  • 推说:诉说。
  • 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竹八类。
  • 丝声:指弦乐器发出的声音。
  • 龙香:指琴上用龙香制的弦。也有用龙香涂琴,可以使琴发出美妙的声音,这里借指琵琶。
  • 三击节:古代唱歌时,以敲击竹板等打节拍,这里形容琵琶声强烈,仿佛打着节拍。
  • 金缕:即《金缕衣》,曲调名。
  • 掣(chè):牵动。
  • 曹纲:唐朝著名琵琶演奏家。
  • 裂帛(bó)声:弹奏琵琶结束时,常用急速有力地拨弦发声,声音如同撕裂丝绸,非常响亮干脆。
  • 万籁:指自然界一切声音。

翻译

金色的月光向西流淌,云间之路洁净无比,千万颗星星如同点缀天空的花纹。我的身心仿佛置于纯净的冰壶之中,悠闲地躺在有风的窗边欣赏这清幽至极的美景。不知是哪一家弹奏起了《郁轮袍》,那曲调仿佛抱着弹奏者心底的声音细细诉说。突然听到这琵琶声,顿感双耳清新,慢慢倾听却又令人肝肠欲裂。在各类乐器声音中,唯独弦乐之声最是哀伤,而这琵琶的声音似乎更加凄切。琵琶弦在拨动处用力得几乎要折断,独自弹出一声,仿佛打着强烈的节拍。曾听闻在湓浦有人离别时,在船中于夜晚听到弹奏《金缕衣》的声音。即使像江州司马那样心如钢铁一样坚毅,听到此曲也止不住泪珠浸湿了青衫。那清婉的音韵巧妙地化作呜咽之声,这琵琶仿佛生来就是为饱含忧愁的人而设。韵音像寒冷的泉水,清澈又凛冽。怎能让曹纲这样的高手也来弹奏一番呢。一曲终了,忽然发出如裂帛般响亮的声音,此时,世间一切声音都沉静下来,天地显得无比广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听闻琵琶声的独特感受,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琵琶声的细腻体验和内心复杂的情感。开篇借明月繁星描绘出静谧清幽的夜空之景,为闻琵琶声营造了空灵的背景,烘托出诗人宁静闲适而又带着淡淡忧伤的心境。诗中对琵琶声的描写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猝然闻之耳亦清,徐听令人心欲裂”形象地写出初听时清新之感和久听后内心的悲痛,运用对比突出了声音的感染力。“八音独有丝声哀,似此琵琶声更切”强调了琵琶声独特的哀伤,为后文情感的深入奠定基础。诗中还巧妙引用了古代典故,以江州司马白居易在湓浦听琵琶而泪湿青衫为例,进一步衬托出琵琶声中蕴含的哀伤情绪,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诗人将琵琶声比作寒泉,冷冽清幽,使感受更加具体可感。结尾“曲终忽作裂帛声,万籁沉沉天地阔”以动衬静,通过琵琶声结束后万籁俱寂、天地开阔的景象,留下了无尽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引人遐想。此诗通过对琵琶声的多角度描写,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知。

胡仲弓

宋太原清源人,字希圣,号苇航。以进士历官县令。不久罢归,浪迹以终。有《苇航漫游稿》。 ► 6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