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梦湘太守匡山戴笠图
我昔支筇向庐岳,隔岁三登费腰脚。
探奇揽胜俯苍茫,结客招朋恣谈谑。
曾穿夏木避火伞,更拂春花点云幕。
飞瀑声中了几生,草木微馨共咀嚼。
所历十不逮三四,便相怪诧形述作。
恨不裹粮弃万事,尽发奥秘归案籥。
后十馀载来故人,一麾坐领南康军。
挹斟元化抚民吏,忘机看作鸥鹭群。
平生五老慕结邻,朝暮依倚面目真。
笑别城郭谢胥隶,代佩印绶烦匡君。
短衣芒屩溷樵牧,猿鸟日亲豺虎熟。
偶过僧房同野饭,到处桑下成三宿。
行吟手稿径寸厚,光怪奇谲挂人口。
踵随飞鸟仰摩崖,往往镵句大如斗。
山灵苦诉恶客侵,挦扯少恩古无有。
能事松雪画苑雄,为著枯貌千岩中。
恍疑饭颗逢杜甫,安得屐齿俱谢公。
坐对潇洒济胜具,老矣拊髀伤余衷。
云霞嵯峨雁呼冷,峰外蜃楼接光景。
后人重写庐山高,石镜惟留一笠影。
拼音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