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三首

在昔帝舜日,光宅辟四门。 所宾无凶邪,德教日益敦。 末世多滥奸,九重严大阍。 捍掫主讥察,谁何辨语言。 一关百力士,列立甃石温。 设官按尺籍,唱号于未昏。 唐末稍懈怠,尝值外使奔。 京城凶豪儿,奋剑闯帝藩。 狂呼啸虎豹,便欲倾乾坤。 赖有宰相在,不然神器翻。 我朝讲制度,门籍反不存。 近知贱丈夫,突入犯赤轩。 陛官未暇执,呶呶何其諠。 祖宗创业难,慎重在后昆。 勇夫犹重闭,况乃天子尊。 何罗犹宜察,况乃外寇屯。 兴语一及此,舌出反自扪。 吾家本寒微,世受朝廷恩。 欲奏鸱鸮诗,当涂谁荐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帝舜日:指古代舜帝时期。
  • 光宅:帝王居所,这里指代治国。
  • 辟四门:开疆扩土,治理四方。
  • 所宾:所接纳的人。
  • 凶邪:邪恶之人。
  • 德教:道德教化。
  • 九重:古代皇宫深处,这里指朝廷。
  • 大阍:守卫皇宫的大门。
  • 捍掫:守卫,拦截。
  • 谁何:盘问来者是谁。
  • 甃石温:砌成的温暖石阶。
  • 尺籍:户籍簿,管理人口。
  • 唱号:宣读命令。
  • 未昏:傍晚时分。
  • 唐末稍懈怠:唐朝末年,管理松弛。
  • 外使奔:外使(使者)逃奔。
  • 京城凶豪儿:京城里的恶霸少年。
  • 赤轩:皇帝的车驾,此处代指皇宫。
  • 陛官:宫殿的台阶,引申为侍卫。
  • 呶呶:喧哗,吵闹。
  • :谨慎。
  • 后昆:后代子孙。
  • 天子:皇帝。
  • 何罗:汉代的两个叛臣,此处比喻危险人物。
  • :聚集,此处指敌军入侵。
  • 鸱鸮诗:《诗经》中的篇目,比喻小人得志或忧患之言。

翻译

昔日舜帝之时,治理天下如光照四海,接纳贤良,道德教化日益深入。然而到了末世,腐败盛行,朝廷严防内外奸邪。守卫严密,连语言都要审查。每个关口都有众多勇士守护,石阶温暖如春。官员依据户籍簿执行职责,傍晚时分发出指令。唐朝末年,管理有所松懈,外使曾被迫逃离,京城的凶悍少年甚至敢持剑闯入皇宫,嚣张跋扈,几乎动摇国本。幸亏有宰相在位,才避免了国君地位的颠覆。我朝虽然讲求制度,但门禁制度却不再严格。近日听说平民百姓竟敢闯入皇宫。侍卫还未来得及抓捕,他们已大声喧哗。祖宗创业不易,后人应更加谨慎。即使是勇猛之人,面对天子也要保持恭敬。对于潜在的威胁,我们更应警惕。谈起这些,我不禁自问,为何会有如此之事。我家原本寒微,世代蒙受朝廷恩惠。我想吟诵警示的小诗,但又有谁会推荐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从古到今的皇权管理和社会风气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稳定和道德教育的深深忧虑。诗人以帝舜时期的清明政治为起点,对比了后世的腐败与混乱,强调了道德教化的必要性。同时,他对唐末的松弛和当今的门禁问题提出了批评,认为应当重视祖宗的开创精神和后辈的接续责任。诗中流露出诗人作为寒微出身者的责任感,以及对朝政改革的期待。整首诗寓言深刻,警示意味浓厚。

苏舜钦

苏舜钦

苏舜钦,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 2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