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译文
香的皮肉透出冰雪晶莹之色,就是藐姑射山的仙人也不如她美丽。成都出的新花样的蜀锦,不适合她。特地穿上日家常朴素衣服。
温暖的日子放下层层帐幕。她睡着了,室内焚的香,烟气不散,叫她起来,她很迟才起来。东方朔风格不同凡俗,为什么当时常被西真唤作“儿”呢?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清末况夔笙《餐樱庑词话》则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润、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格同《竹枝》体。」舒白香《白香词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南中,古地区名,时北临益州,南接交州,东连荆州南部,西通诸部落,即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三国属蜀汉,蜀汉以巴、蜀为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汉灭,归晋。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因谓调源此。又据《白香词谱》:「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底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调名当为《南中子》,况欧词调名已是《南乡子》,故知欧阳炯是依《南乡子》调填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亦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平韵甚密,音节响亮,气势奔放,前后阕各一个两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环之味。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题注: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词题曰「有感」。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句:傅子立注:「《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刘尚荣按:「见《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
濯锦江:傅子立注:「《成都记》:『濯锦江,秦相张仪所作,土人言:此水濯锦则鲜明,他水则否。』」刘尚荣按:「《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剑南西道·益州〉》:『濯锦江即蜀江,水至此濯锦,锦彩鲜润于他水,故曰濯锦江。』」
「故著寻常淡薄衣」句:傅子立注:「张水部《倡女词》:『画罗金缕难相称,故著寻常淡薄衣』」刘尚荣按:「句见《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六》。」
下重帏(wéi):李义山《无题》诗:「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春睡香凝:傅子立注:「韦苏州:『宴寝凝清香。』」刘尚荣按:「句出《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见《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六》。」睡,明吴讷钞本作「瑞」。
「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句:傅子立注:「《汉武帝故事》:『西王母尝见帝于承华殿,东方朔从青琐窃窥之。王母笑指朔曰:「仙桃三熟,此儿已三偷之矣。」』『曼倩』,东方朔字。『西真』,西王母。」刘尚荣按:「今通行本《汉武故事》未载此事。《汉武内传》载东方朔偷仙桃事,情节亦与傅注所引异。待考。」
序
《南乡子·有感》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先将姑射山上的仙子与继室王闰之相比,再从内在品格上着力渲染闰之的勤俭质朴;下片进一步描绘闰之的清心寡欲和雍容睡态,极其生动亲切。全词刻画了继室王闰之外貌与内在之美,用典寓意,妥贴自然。
赏析
上片以姑射山上的仙子相比拟,「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在词人眼中,爱妻闰之的肌肤像冰雪一般洁白细嫩,而且随时散发着微微香气,有如神话中姑射山中的神女,但是神女似乎还赶不上闰之的美貌。「不似伊」三字,倾尽了词人对闰之的钟爱之情。下文则从内在品格上着力渲染闰之的勤俭质朴,但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她穿着打扮的外表上落笔,显得句法生新:「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在濯锦江边生产着各种花样翻新的锦缎,但是,这对闰之是不适宜的,她平时所穿的都是些寻常的淡薄衣衫。词人在后来写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曾这样高度评价闰之的品德道:「妇职既修,母仪甚敦。」可见,闰之是一位具有传统美德的妇女典型,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使词人对闰之的感情愈加笃厚。
下片进一步描绘王闰之的清心寡欲和雍容睡态,愈加令人惜爱。「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而下文「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则转向了词人自己,他以西汉风流才子东方朔自喻,说他当时热恋着王闰之。末句是用《汉武内传》典,以此末句之「爱被西真唤作儿」,显得极其生动亲切。「儿」字是一种亲昵之称,从西王母神仙口中唤出,不仅活灵活现,犹如目前,而且抬高了词人存在的现实价值,颇有自许傲世的味道。再从《汉武内传》叙述东方朔的毕生才干和曲折遭际来看,似蕴含了词人的身世之感,正影射出曾在朝中反对新法而屡遭贬谪和「补外」的坎坷经历。由于他的反变法是光明磊落的,是「此心耿耿,归于忧国」的,故他有着自信、自傲的心态。这也符合词人「外迁」任杭州太守时的心绪。
这首词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继妻王闰之的外貌形体美和内秀品格美的形象。全词清新婉丽,明净流美,用典寓意,自然高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姑射(yè):传说中的神仙。
- 濯(zhuó)锦江:江名,在四川成都。
- 曼倩:东方朔的字。
- 西真:即“西王母”。
翻译
像冰雪一般晶莹的肌肤散发出清香。姑射山上的仙人也比不上她。就像濯锦江边新织出的锦缎般艳丽,但却不适合她。所以她穿着平常那种朴素淡雅的衣裳。温暖的阳光照进重重帏幕,她在春天的睡梦中香气凝聚,醒来很迟。东方朔那般的风流是因为什么事呢,想当年,他喜欢被西王母唤作儿子。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女子容貌、装扮和神态的描写,展现出其独特的气质和魅力。词的上阕将女子的肌肤之美与姑射仙人作比,又突出她不饰华丽而着淡薄衣,更显清新脱俗。下阕描写温暖的环境和她的春睡姿态,以及联想到东方朔与西王母的典故,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奇趣。苏轼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令人回味的美好形象。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临安三绝将军树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 》 —— [ 宋 ] 苏轼
- 《 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 》 —— [ 宋 ] 苏轼
- 《 西江月 》 —— [ 宋 ] 苏轼
- 《 渔家傲 · 千古龙蟠幷虎踞 》 —— [ 宋 ] 苏轼
- 《 南歌子 》 —— [ 宋 ] 苏轼
- 《 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 》 —— [ 宋 ] 苏轼
- 《 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徐熙杏花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