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 送张元康省亲秦川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皁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霏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鞾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拼音
译文
一首《阳关》曲感情多么深厚啊,知道你又想去秦川。要离去的人挽留不住啊。回望分手的地方,因为天飘降霏霏的雾,看不见孤城。
估计到达目的地时,正是暮春时节,长安花落如雨。古老的关隘杨柳絮刚刚飘飞。渐渐看见下属官员左手握刀,祷脚塞在鞾筒裏到郊外夹道欢迎你。谁能比得上王文度被父亲搂抱着坐在膝上这样的美事呢。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清真集》入「般涉调」。明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作为曲调,原用於佛曲、道曲。宋·吴虎臣《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八相太常引〉》:「而南方释子作《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渔家傲》词牌创调者当为北宋范文正。《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Tiáo)霅(Zhà)间,作《渔歌子》。」按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名《渔父词》,其调之曲拍,不传於後世。而唐宋词人,又多有《渔家乐》之作,其为描写渔人生活之词则同。至范文正乃有本调之创,题义盖与《渔家乐》无二致也。《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曲,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王』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首以送之。」故范文正创是调,明矣;惟所咏者渐涉於泛耳。按是调名取自晏同叔词之「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如杜安世词三声叶韵,蔡申道词添字者,皆变体也。外有《十二个月鼓子词》,其十一月、十二月起句俱多一字。欧阳文忠词云:「十一月,新阳排寿宴。十二月,严凝天地闭。」欧阳圭斋词云:「十一月,都人居暖阁。十二月,都人供暖箑。」此皆因月令,故多一字,非添字体也。此调为重头曲,其基本句式为七言句,每阕实由「仄仄平平平仄仄」与「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重叠,第三句下嵌入一个三字句「平仄仄」句式组成;每句用韵,声律近於七言仄韵诗体,而仄韵密集,故於流畅中有低沉压抑之声情。
「送张元康省亲秦州」: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送张元唐省亲秦州」,又元延祐本「秦州」下原注:「或作『秦亭』」
张元康:龙榆生笺:「未详。」疑为张果之,宋英宗治平元年(西元一〇六四年)凤翔监承事,宋神宗熙宁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台州黄岩令。
《阳关》:傅子立注:「唐王摩诘诗:『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人多画为图,谓之《阳关图》,即此曲。」刘尚荣按:「句见《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後题作《渭城曲》。宋李龙眠有白描《阳关图》,见《宣和画谱》。」
秦川:龙榆生笺:「卢升之《於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白马皂貂:龙榆生笺:「杜子美《至後》诗:『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武伯苍《送张六谏议归朝》诗:『诏书前日下丹霄,头戴儒冠脱皂貂。』」傅子立注:「『皂貂』,黑貂裘也。」
「孤城不见天霏雾」句:傅子立注:「杜子美《塞上》诗:『孤城隐雾深。』」刘尚荣按:「《塞上》诗中无此句。句出《野望》,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傅注误标诗题。」天霏雾,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天霖雾」。
花似雨:傅子立注:「李长吉诗:『桃花乱落如红雨。』」刘尚荣按:「句出《将进酒》。」
故关:明吴讷钞本作「故园」。
靴刀:一種置於靴中之短刀。傅子立注:「唐制,诸府帅见大府帅,皆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裤靴,迎於道左。『』」刘尚荣按:「参见韩昌黎《送郑尚书序》,见《文苑英华·卷七百三十》。」
膝上王文度:傅子立注:「《晋书》:『王怀祖子坦之,字文度,怀祖尤爱之。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与语,或有所忤,则遽排下之,曰:「汝竟痴耶!」』」刘尚荣按:「节引《晋书·卷七十五·〈王湛传·(孙)王述传〉》,事别见《世说新语·方正》:『王文度为桓公长史时,桓为儿求王女,王许咨蓝田。既还,蓝田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蓝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恶见,文度已复痴,畏桓温面兵,那可嫁女与之!」文度还报云:「下官家中先得婚处。」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後桓女遂嫁文度儿。』」龙榆生笺引《晋书·卷七十五·〈王湛传·(孙)王述传〉》:「(湛孙)述字怀祖。少孤,事母以孝闻。安贫守约,不求闻达。性沈静,……少袭父爵。……(子)坦之为桓温长史。温欲为子求婚於坦之。及还家省父,而述爱坦之。虽长大,犹抱置膝上。坦之因言温意。述大怒,遽排下,曰:『汝竟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坦之乃辞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遂止。……(述)子坦之嗣。坦之字文度,弱冠与郗超俱有重名。时人为之语曰:『盛德绝论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嘉宾,超小字也。」
序
《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州》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写送别时的留恋之情;下阕拟想张元康回家时的情景,并表示了良好的祝愿。全词以人物行为为结构线,用王文度借喩张元康,表现了张氏父子的深挚关係。
赏析
上阕写张元康孝顺父母,义无反顾。开头两句反意点化运用唐代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扣题写当前别情,非常深厚的父子别情。这不仅点明了「省亲」的缘由,而且点明了「省亲」的走向。君去的地方正是经过秦川再往西走的「阳关」。言辞双关,情意绵绵。第三、四句写张氏孝顺父母,义无反顾,即是用「白马」,「皂貂」等贵重物品厚待,留也「留不住」。「回首处」,想象中自己与对方分手後的景物,凤翔城将看不见了,所能见到的是「天霏雾」,所能留下的是天际的空旷,对词人的思念,颇有人去城空的孤寂感、悲伤感。
下阕写想象中张元康到达家前後的情景。第一句写到达家时出现的第一个镜头:繁华的故都长安已是落英缤纷,暮春届至。第二句写到达家时出现的第二个镜头:「长安花似雨」,而故关的杨柳刚刚花絮飞舞,春光明媚。第三句写到达家时出现的第三个镜头:「渐见」众多兵士带着「鞾刀」,像迎接高官,列在道路的两旁,以隆重的礼仪迎接。这三个镜头一叠印,恰好成为张元康省亲美好的大背景,於是立刻推出第四个镜头,即张氏到家後,出现如「风流膝上王文度」似的或泪流满面,或相对无言的镜头。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张氏父子那種天伦之乐趣感动众乡亲的场面。这是不同寻常的父子关係,而且集典型化了的中国传统人伦美的血统关係。与开头对照,叫人喊出「一曲《阳关》情几许」的动人心音。
全词,以人物行为为结构线,把友情与亲情编织成为一曲「西出阳关有故人」之颂歌。尤其下阕的几个镜头极为迷人:「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鞾刀迎夹路」,「风流膝上王文度」。这裏充分揭示了人世间最为珍贵的是真善美;乡情、友情和亲情比什么都重要的这一樸素的真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关》:(yáng guān)指《阳关曲》,是送别的歌曲。
- 秦川:(qín chuān)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诗中指张元康要去的地方。
- 皁貂:(zào diāo)黑色貂皮。
- 霏雾:(fēi wù)浓密的云雾。
- 鞾刀:(xuē dāo)也作“靴刀”,一种佩刀,这里指官员的仪仗。
翻译
送别的《阳关曲》中蕴含着多少离情别意,知道你要向秦川之地前行。即便骑着白马、穿着黑色貂皮也留不住你。回首望去,孤独的城池已消失在浓雾之中。 到达长安的时候,那里的花儿应该如细雨般盛开,故乡的关隘边,杨柳刚刚飘起柳絮。渐渐可以看到道路两旁有迎接的仪仗。谁能比得上呢,像王文度那般受到父亲的宠爱,想必你也是如此吧。
赏析
这首词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情景和对友人目的地的想象,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上阕写送别场景,“一曲《阳关》情几许”以《阳关曲》点明送别之意,“白马皁貂留不住”则表现出友人离去的坚定,“孤城不见天霏雾”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增添了离别的感伤。下阕展望友人到达目的地后的情景,“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描绘了长安的繁华和故乡的春景,“渐见鞾刀迎夹路”想象友人受到的礼遇,最后以“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作结,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既展现了离别的不舍,又有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