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拼音
所属合集
名句
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装饰精美的经典。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zài):在于,动词。
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作者。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絃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
乱耳:扰乱双耳。乱,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
扬雄:字子雲,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雲亭」句: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雲的亭子。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序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此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陋室:简陋的房子。
- 仙:古代神话中的长生不老之人,这里指有高人雅士。
- 龙:象征吉祥和神圣,此处喻指有贤能的人。
- 德馨:品德高尚,香气远播,比喻主人的美德。
- 苔痕:苔藓的痕迹,暗示环境的清幽。
- 鸿儒:博学的大儒,指有学问的人。
- 白丁:平民百姓,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 丝竹:泛指乐器,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 案牍:公文、文书,代指繁杂的公务。
- 劳形:使身体劳累。
- 诸葛庐: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象征贤者之居。
- 子云亭:扬雄的居所,也是贤者之居。
- 何陋之有:出自《论语》,意为“有何简陋之处”,表示自谦也表达自信。
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气;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了龙就显得神奇。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因我的品德高尚而显得不平凡。苔藓的绿色爬上了台阶,草色映入了窗帘,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学者,来往的都是有修养的人。在这里,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繁重的公文劳神。这里就像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的扬雄的子云亭一样。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篇,通过描绘自己简陋居所的环境和日常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诗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形象地展现了陋室环境的清幽,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则体现了主人的高雅交往。作者以历史人物的居所自比,如诸葛庐和子云亭,暗示自己的身份与志向。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不仅自谦,更显示了对自己品德的自信。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