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 苏轼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閒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閒。
拼音

译文

火云夏热凝聚着的汗水散成珠粒,颗粒珠子般的挥汗凝聚成火云。玉石般的身上,天暖得只穿碧色的轻纱。轻厚、碧色的衫衣,裹着如玉般的肌体。 脸颊上泛出的红晕,怕是被枕头印出来的。印在枕头上的是讨厌的脸上胭脂。空闲时,对照镜子,一看晚妆残散了。卸了妆,对着夕阳,也觉得轻闲无享。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正音谱》注「正宫」。唐苏德祥《杜阳杂编·卷下》:「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有二龙,鳞鬣(liè)爪角悉备。明霞锦,云鍊水香麻以为之也,光耀芬馥着人,五色相间,而美丽于中国之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北宋·孙孟文《北梦琐言·卷四·温李齐名》:「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缙绅簿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未第进士对之。庭云乃以『玉条脱』续也,宣宗赏焉。又药名有『白头翁』,温以『苍耳子』为对,他皆此类也。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其新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菩萨蛮〉》云:「《菩萨蛮》,《南部新书》及《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遂制此曲。当时倡优李可及作菩萨蛮队舞,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乃宣宗纪号也。《北梦琐言》云:『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温飞卿新撰密进之,戒以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词十四首,载《花间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制盖止此,则其舞队,不过如近世传踏之类耳。」按温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南唐李后主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韩涧泉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hōng)日》。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之情感,历来名作极多。 「夏景回文」:傅注本、元 延祐本、龙本无题,兹从明 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 回文:诗词之一体,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 窦滔妻苏蕙《璇玑图》。

《菩萨蛮·夏景回文》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豐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十一月。上片,写少妇挥汗如珠、轻纱裹体的夏日容貌。下片,描绘了少妇午睡美和晚妆美。全词,采用渲染、比拟的手法,描写了夏日少妇的体态美、午睡美和晚妆美。

赏析

上片,以比拟的手法,写少妇挥汗如珠、轻纱裹体的夏日容貌。「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渲染了少妇脸部的热汗如珍珠般的美。动静结合,神韵飞舞,光彩照人。上句突出「夏」之意,下句突出「汗」之美。「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写少妇绿中透白的肌体美。第三句突出「碧纱」的「轻」飘美,第四句突出白玉般的朦胧的体态美。诸多群像巧妙组合,造成了一种宛如仙女飘逸、分外妖烧的意境美。 下片,采用渲染手法,进一步描绘了少妇另外两种美:午睡美和晚妆美,即突出写了少妇午睡之后和晚照卸妆的体态美。「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将红脸与红枕互为因果,映衬出少女午睡而生的「晕」、「羞」的「红颜」美。「闲照晚妆残」句中「晚」字,点明少妇「闲」与「妆残」的时间。「残妆晚照闲」句中「晚照」,则渲染了少妇「残妆」后的「闲」适生活氛围。这种侧面描写具有极好的审美效果,颇有迷人的魅力。 为表现少妇的体态美,全词总是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同质同构的客观物象,来创造符合自己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意象。通过「火云」、「碧纱」、「琼暖」、「晕腮」和「晚照」等色彩词语,塑造了「火云凝汗」,碧纱琼裹、晕腮枕印、晚照残妆等少妇特有的体态美和闲适美的睡美人形象。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火云:炎热夏天的赤云。(火 huǒ 云 yún ) :美玉,这里指丝绸。(琼 qióng ) 晕腮:两颊泛着红晕。(晕 yùn 腮 sāi ) 枕印:睡觉时在脸上留下的枕头印痕。(枕 zhěn 印 yìn ) }

翻译

{ 夏日里,炎热似火,汗水如珠般挥洒。汗水挥洒,仿佛炎热的云雾凝结。丝绸温暖,碧纱轻盈。轻盈的碧纱,温暖着如美玉的丝绸。 两腮泛着红晕,嫌脸上有枕痕。有枕痕印在脸上,又嫌两腮的红晕不好看。百无聊赖地照着晚妆已残的面容。残妆映照着这闲适的晚照。 }

赏析

{ 这首词运用回文的修辞手法,上下两片分别以火云汗水和容颜妆容为主题,巧妙地将文字颠倒排列,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词中通过对夏日炎热的描写以及女子对自己容颜的关注,展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微妙感受。 上片主要描绘了夏日的炎热和丝绸的轻盈温暖,通过“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的回文表达,强调了炎热的程度和汗水的流淌,同时“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则描绘了丝绸的质地和触感,给人一种柔软舒适的感觉。 下片则着重描写女子的容颜和心情,“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生动地表现了女子对自己容貌的在意和些许的不满,而“閒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閒”则透露出一种慵懒和寂寞的情绪。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回文的运用更是增添了词的艺术魅力。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