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第四章 · 法仪
所属合集
译文
注释
你提供的内容并非古诗词,而是一段文言文,以下是对其的解读:
注释
法仪:法则和标准。
翻译
墨子说:天底下办事的人,不可以没有法则和标准。没有法则标准而能把事情做好的,不曾有过。即使最优秀的人士做将领或宰相,也是有法则的。即使从事各种行业的工匠,也是有法则的。工匠们用矩画方形,用规画圆形,用绳墨画直线,用水准定平面,用悬锤定垂直。不论灵巧的工匠还是不灵巧的工匠,都以这五种器具作为法则。灵巧的能符合标准,不灵巧的即使不能完全符合标准,依靠这些器具去做事,还是胜过自己随意去做。所以各行各业的工匠做事,都有法则标准去衡量。现在大到治理天下,其次是治理大国,却没有法则标准去衡量,这还比不上工匠们能分辨啊。
那么用什么作为治理法则才合适呢?如果都去效法自己的父母,会怎么样呢?天底下做父母的人很多,但有仁德的很少。如果都效法自己的父母,这就是效法没有仁德的人。效法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作为法则。如果都去效法自己的老师,会怎么样呢?天底下做老师的人很多,但有仁德的很少,如果都效法老师,这就是效法没有仁德的人。效法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作为法则。如果都去效法自己的国君,会怎么样呢?天底下做国君的人很多,但有仁德的很少,如果都效法国君,这就是效法没有仁德的人。效法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作为法则。所以父母、老师、国君这三样,都不能作为治理的法则。
那么用什么作为治理法则才合适呢?所以说:不如效法上天。上天的行为广大而无私,它的给予丰厚而不自夸,它的光明持久而不衰减,所以圣明的君王效法它。既然以天为法则,做事有行动有作为,必定要以天为标准。上天所希望的就去做,上天所不希望的就停止。但上天希望什么厌恶什么呢?上天一定希望人们相互友爱相互帮助,而不希望人们相互厌恶相互残害。怎么知道上天希望人们相互友爱相互帮助,而不希望人们相互厌恶相互残害呢?因为上天普遍地爱所有人,普遍地使所有人受益。怎么知道上天普遍地爱所有人,普遍地使所有人受益呢?因为上天普遍地拥有天下万物,普遍地养育天下万物。
如今天下不管大国小国,都是上天的郡县。人中不论年幼年长尊贵卑贱,都是上天的臣民。所以没有人不饲养牛羊,喂养狗猪,洁净地准备酒食祭品,用来恭敬侍奉上天。这不是普遍地拥有和养育吗?上天既然普遍地拥有和养育,又怎么能说不希望人们相互友爱相互帮助呢?所以说:爱护别人帮助别人的,上天必定赐福给他;厌恶别人残害别人的,上天必定降祸给他。还说:杀害无辜的人,会得到不祥的报应。怎么解释天会因为人相互残杀而降祸呢?就是因为知道上天希望人们相互友爱相互帮助,而不希望人们相互厌恶相互残害。
从前圣明的君王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普遍地爱护天下百姓,率领百姓尊奉上天、侍奉鬼神,他们对别人好处多,所以上天赐福给他们,让他们成为天子,天下诸侯都恭敬地侍奉他们。残暴的君王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普遍地厌恶天下百姓,带领百姓咒骂上天、侮辱鬼神。他们残害别人多,所以天
墨子
墨子的其他作品
- 《 墨子 · 第三十一章 · 明鬼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三章 · 经说(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五十三章 · 备高临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八章 · 公孟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六章 · 耕柱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五十二章 · 备城门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十八章 · 迎敌祠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十一章 · 备突 》 —— [ 周 ] 墨子
相关推荐
- 《 墨子 · 第六十三章 · 备蛾傅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十二章 · 备穴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七章 · 非攻(上)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章 · 辞过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二章 · 经说(上)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三十六章 · 非命(中)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七十章 · 号令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四章 · 大取 》 —— [ 周 ]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