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其一】
遍地长满了禾黍,这故宫还有谁在为官家守门?在台殿旧址边,我看到落花飘洒,令我黯然销魂。
那朝元阁下归来的燕子,再也见不到当年檐下学舌的鹦鹉,更别说后妃宫人!
【其二】
当年紫云楼阁的筵席上摆满流霞美酒,昔日的华丽宫殿如今已经变为佛寺,为番僧所住。
夕阳西下,花光雾散,山下那些被称为万年枝的冬青树上,挂满了僧人的袈裟。
注释
杭州故宫:南宋灭亡后,都城杭州宫殿弃用,因称故宫。
禾黍(shǔ):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诗经·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守阍(hūn):看守宫门。阍,宫门。
黯销魂: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朝元阁:唐宫中阁名,在陕西省临潼县骊山。玄宗朝,改名降圣阁。此代指宋宫建筑。宋·程大昌《雍录·卷四》:“朝元阁。”自注:“天宝七载,玄元皇帝见于朝元阁,即改名降圣阁。”
前头:当年,以前。《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如今不信和尚,真怕又要犯了前头的旧病呢。”此句化用朱庆馀《宫中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句。
紫云:旧说象征样瑞的云气。
楼阁:泛指杭州故宫。
燕:同“宴”。
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泛指美酒。宋·刘过《沁园春·送王玉良》词:“看飞凫仙子,张帆直上,周郎赤壁,鹦鹉汀洲。”
佛子家:佛寺。佛子,受佛戒者,佛门弟子。唐·钱起《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仍闻七祖后,佛子继调御。”
雾散:喻消失净尽。晋·陆云《盛德颂》:“三秦席卷,项籍灰分,逋虏雾散,遗寇云彻。”
万年枝:即冬青树。
袈裟(jiāshā):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竺僧度·答杨苕华书》:“且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波若,虽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铿锵之声,晔晔之色,不与易也。”
序
《过杭州故宫二首》是宋末诗人谢翱的组诗作品。这是凭吊南宋故宫之作。第一首诗通过对南宋故宫被毁坏后的荒凉景象的多方面渲染,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故国之思。第二首诗以当年红尘最胜地的一代皇宫与当下成为代表诸法皆空的佛寺相对照,写尽一代兴亡的感慨,也写尽了人事盛衰的悲凉。
赏析
第一首诗首句就以“禾黍”二字概括故宫的荒凉衰败。诗暗用《诗经·王风·黍离》写东周大夫看到西周镐京故宫长满禾黍而不胜悲悼的典故,伤悼南宋故宫蹈前人覆辙,寄咏国亡家破的沉重心情。由故宫长满禾黍荒草,诗人接着感叹,如今再也没有人在这里看守宫门了。诗用问句,加深荒凉的气氛,也进一步说明国亡已久,表示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次句换一个角度写故宫的荒凉,说自己徘徊在台殿故址,只见到落花飘坠。落花在这里是实景,也作为宋政权及这故宫的象征物。面对这样的凄惨场景,诗人自然地抚今追昔,伤心流泪,因此以“黯销魂”这个十分沉痛的语词来概括自己的心情。
三、四句将自己的情感移到燕子身上。宫殿里昔日筑巢的燕子回来了,可见不到昔日的繁华景象,阁前学舌的鹦鹉也不见了。这两句下得很巧妙,包含深广。燕子回来,借鉴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加以变化,说燕子依旧飞来,但旧日筑巢之地已不是旧时模样,宫殿荒芜,人事已非,说明国家已亡。“不见前头鹦鹉言”句,以没有了鹦鹉,表示昔日宫中妃嫔如云的情况,如今再也见不到了。这两句意思仍然是叹故宫荒凉,但换了角度,加深了意境。
此外,唐·崔橹《华清宫》诗云:“障掩金鸡蓄祸机,翠环西拂蜀云飞。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写朝元阁前的燕子归来,而宫中人已不见,这一构思,也许被谢翱所借用。作者在这里正是把自己比作燕子,亡国后见到一切都已改观,无家可居。
这首诗从多方面进行渲染,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故国之思。作者的全部情感都渗入了所见的景物之中,所以显得特别哀婉感人。这一格调,也是谢翱诗的基本格调。
第二首诗,作者以当年红尘最胜地的一代皇宫与当下成为代表诸法皆空的佛寺相对照,写尽一代兴亡的感慨,也写尽了人事盛衰的悲凉,二十八字直是一篇《红楼梦》。
或云末句有所指,即南宋遗老冒死拾取龙骨事件。据载,南宋灭亡后,杨琏真伽在绍兴一带发掘南宋八位皇帝及诸皇后陵墓,盗取殉葬财宝,并以遗骨建镇南塔。他们把在会稽的徽钦二帝以下的历代帝王后妃的陵墓全部发掘,把剩骨残骸抛弃在草莽中,惨状目不忍睹,但无人敢去收拾。南宋遗老林景熙、谢翱、唐珏等扮作采药人,冒着生命危险,上山拾取骨骸。林景熙收得残骨两函,托言佛经,埋葬于兰亭山中,并移植宋常朝殿前冬青树作为标志,并写了《冬青花》诗以纪念。这首诗提到冬青树,又提到袈裟,与此事难说没有关系。
这两首诗是谢翱借山水和废殿抒发故国之思的名篇。诗中选用路过杭州故宫所见的富有象征性的意象“落花”“归燕”“朝元阁”“紫云阁”“万年枝”来表现南宋灭亡后临安残败惨淡景象。昔日有桓桓武士秉钺持戟而守卫的宫阍,如今一片死寂;曾经是千官鹄立、花迎剑佩的地方,如今只见台荒殿冷,落花满地。元军进入杭州后,昔日的华丽宫殿变为佛寺,为番僧所住;紫云楼上的筵席终于结束,夕阳西下,花光雾散,被称为万年枝的冬青树上挂满了僧人的袈裟。通过这寥寥数语的景物描写,仿佛看到诗人吞声潜行、凄凉徘徊的身影,感受到他那浓重的感伤情绪,寄寓了诗人的沉痛怨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禾黍:谷类作物。黍(shǔ)。
- 守阍(hūn):守门,守门人。
- 朝元阁:唐朝宫殿。
- 鷰(yàn):同“燕”。
- 紫云:紫色云。
- 佛子:佛教徒。
翻译
【其一】那些谷类作物有谁来看守大门呢?落花飘满台殿让人黯然神伤。从朝元阁下飞回的燕子,再也听不到前面鹦鹉的话语了。【其二】紫色云霞笼罩的楼阁如燕舞流霞,如今却成了凄凉的佛徒之家。残阳下山花的雾气消散,万年枝上挂着袈裟。
赏析
这两首诗通过描绘杭州故宫的衰败景象,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和历史沧桑之叹。诗中用“禾黍”暗示宫殿的荒芜,“黯销魂”深刻地表达出面对残败景象的悲哀心情。“朝元阁下归来燕”与“不见前头鹦鹉言”形成对比,突出了今昔的巨大变化。第二首中“紫云楼阁燕流霞”描绘出昔日宫殿的华美,与“今日凄凉佛子家”形成强烈反差,“残照下山花雾散”更增添了一种凄凉氛围,“万年枝上挂袈裟”则形象地展现了宫殿的变迁和历史的无情演进。整体意境苍凉,情感深沉,极具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