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拼音
名句
序
《咏史》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主父:复姓,这里指主父偃。主父偃(yǎn),西汉时人。
- 宦不达:仕途不顺。
- 薄:轻视。
- 买臣:朱买臣,西汉时人。
- 伉俪(kàng lì):夫妻。
- 陈平:西汉时人。
- 翳(yì):隐蔽。
- 负郭:靠近城郭。
- 长卿:司马相如的字。
- 寥廓:空旷高远。
- 迍邅(zhūn zhān):困顿不得志。
翻译
主父偃仕途不通达,连亲人骨肉也都轻视他。朱买臣穷困以砍柴为生,夫妻都不能安居。陈平没有产业,归来只能隐居在靠近城郭的地方。司马相如返归成都,像墙壁一样直立着多么空旷高远。这四位贤人难道不伟大吗,他们的功业事迹在典籍中闪光。当他们还没有遇到机会的时候,忧虑的是会饿死在沟壕山谷中。英雄会有困顿不得志的时候,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哪个时代没有奇特的人才,却把他们遗弃在民间乡野。
赏析
这首诗列举了四位古代的贫贱之士,他们在未显达之前都遭遇困境,但都最终成就非凡。左思通过这些例子发表感慨,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杰出人才被埋没,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压抑的现象。诗中体现了对贤能之士的敬仰和对他们遭遇不公的不平,也反映出左思自己对怀才不遇现状的感慨和思考。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深沉真挚。
左思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进攻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有《左太冲集》。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