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丘程凌林四君同赋食河豚

· 苏颂
水族诚万种,兹鱼非众俦。 形厖而味异,名与畜豕侔。 江南春风和,乘时溯江流。 贪婪尔之能,腥臊固相投。 膨膨逞怒腹,骈骈竞尖头。 靡因梁笱获,谩污筌饵求。 虚传百金贵,不充四时羞。 假以姜桂芼,荐之尊俎酬。 饱饫有奚适,包藏乃为忧。 嗟予鄙异食,顾此偏憎尤。 河鲂风陈诗,虾蟆讥柳州。 腊毒戒厚味,兹言实嘉谋。 盍投会稽犗,更垂渭滨钩。 一钓蓬山鳌,复连东海鳅。 割鲜轻屠龙,和羹小函牛。 谁同厌若鱼,何必誇食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俦(chóu):伴侣,同辈。
  • 厖(máng):通“庞”,大。
  • 畜豕:猪。
  • 笱(gǒu):捕鱼的竹器。
  • 筌(quán):捕鱼的竹器。
  • 饫(yù):饱食。
  • 犗(jiè):阄割过的牛。

翻译

水中生物确实有万种之多,这河豚不是一般的鱼类。它体形庞大且味道独特,名声和猪差不多。江南春风和煦时,趁着时机逆江而游。贪婪是它的能耐,腥臊本来就相互伴随。膨胀后鼓起愤怒的肚子,一个个竞相露出尖头。不因为有梁笱便能捕获,白白污染了捕鱼的饵钩。虚假传说它价值百金,也不能充当四季的佳肴。借助姜和桂来调和,推荐给尊俎来享用。吃得过饱又能到哪里去,包藏起来却成为忧患。可叹我鄙视吃这奇怪食物,对它就偏偏很憎恶。《诗经》里有对河鲂的记载,柳州曾讥讽过蛤蟆。腊月要戒备味道浓烈的食物,这话实在是好的建议。何不去投会稽阄割过的牛做鱼饵,再垂下到渭水边的鱼钩。一次钓上蓬山的大鳌,又接连钓上东海的泥鳅。切割鲜鱼比屠龙还轻易,制作羹汤比杀小牛还简单。谁会与讨厌的鱼一样,又何必夸耀吃泥鳅呢。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河豚的特点以及人们对它的看法。诗中写出了河豚的与众不同及其在水中的状态,也提到了它的名声。还描述了人们捕猎它的情况以及它在食物中的地位。作者表示自己对吃河豚持厌恶态度,并引用了其他鱼类来对比。整体语言朴实自然,通过对河豚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对这种奇特生物复杂的情感和思考,也蕴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

苏颂

苏颂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 6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