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译文
伫立高楼倚着栏杆和风细细,极目远望春愁无际内心惆怅。夕阳斜照青草映着烟霞光彩,谁懂得我依靠栏杆时的思绪?
我想纵情狂饮直到一醉方休,频举酒杯强颜欢笑了无趣味。纵然衣带渐渐宽松终生不悔,为了她值得我相思而憔悴。
注释
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望极:极目远望。
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会:理解。
阑:同「栏」。
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与"对"意同。
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消得:值得。
序
此词上阕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阕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男性的形象。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阕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馀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
下阕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其中伊指深爱的女子,也指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伫倚:长时间倚靠。伫,长时间站立。
- 危楼:高楼。
- 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 疏狂:狂放不羁。
翻译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轻拂,极目远望,心中的春愁油然而生,这忧愁沮丧的情绪仿佛从遥远的天际暗暗滋生。在夕阳余晖里,青草泛着如烟的光色,默默无语,又有谁能明白我倚靠栏杆时的心情呢。打算放纵自己尽情地一醉方休,对着美酒应当高声歌唱,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趣味。我日渐消瘦也终不后悔,为了你我甘愿一身憔悴。
赏析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伫倚危楼风细细”,生动地描绘出词人孤独寂寞的身影。“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将无形的愁绪具体化,增添了愁的广度与深度。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欢笑却更觉无味,最后发出了为思念伊人而甘愿憔悴消瘦的深情表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体现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整首词情景交融,情感真挚细腻,感染力极强。

柳永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