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稻鼠
译文
注释
- 乾符己亥岁:乾符二年(875 年),乾符为唐僖宗李儇的年号。
- 震泽:太湖的古称。
-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 汙坳沮洳(wū ào jù rù):低湿的地方。
- 埃壒(ài)尘勃:尘土飞扬。
- 棹楫(zhào jí):船桨,这里指船只。
- 支派:支流。
- 屝屦(fèi jù):草鞋。
- 渐(jiān):灌溉。
- 欠欠然:疲倦的样子。
- 信宿:连宿两夜。
翻译
乾符己亥年,太湖东边的吴兴,从三月开始就没有下雨,一直到七月。当时低湿的地方尘土飞扬,船只可以行驶到原本是支流的地方,人们穿着草鞋也找不到干净的地方落脚。农民转而到远处寻找水源来灌溉稻苗,日夜不停地像哺育婴儿一样,疲倦不堪地忙着解救干旱,只是能够让稻苗开花抽穗,但能成活的还不到十分之一二。没多久,一群老鼠在夜里出来,啃食稻苗并使它们倒下,没过两天就把稻苗几乎吃光了。即使是在茅屋看守并击打老鼠,驱赶并惊吓它们,也不能取胜。如果官府督促并责罚,对不缴纳粮食的人进行惩罚,在这种情况下赋税的索取却更加急迫,用荆棘木枷捆绑、用棍棒木杖抽打人们的身体,无论壮年还是老人都不能幸免。我从《礼记》中听说:“迎接猫是为了让它吃田鼠”,这种礼仪缺失而且很久没有实行了。是田鼠知道这个之后才这样的吗?还是事物有时会突然暴虐起来呢?或者是政令因为贪婪而被废弃了呢?《国语》中说:“吴国的稻谷螃蟹都没有留下种子”,难道是吴地的土地上,老鼠和螃蟹交替着做这种事情并发挥它们的力量,来歼灭百姓吗?况且《魏风》中用大老鼠来讽刺苛重的赋税,大老鼠指的是国君。有老鼠的名字,却没有老鼠的实际行为。诗人尚且说“发誓将要离开你,去到那快乐的地方”,何况是上面搜刮百姓的财物,下面又吃百姓的食物,使一个百姓相当于面对两只老鼠,百姓不流离失所聚集起来成为盗贼又能怎样呢?春秋时期蝗虫幼虫产生,丰收或歉收都有记载,这是圣人对丰年和灾年不隐瞒的证明。我学习《春秋》,又亲身遭受这场灾害,于是写下这篇文章。
赏析
这篇《记稻鼠》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了吴兴地区遭遇旱灾之后又遭鼠患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百姓的苦难生活和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文章开头描绘了旱灾的严重情况,以及农民为了灌溉稻苗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但最终却遭到鼠群的破坏,粮食几乎绝收。接着,作者通过对官府的批判,揭示了当时赋税繁重、百姓受苦的社会问题,将老鼠的肆虐与官府的贪婪相类比,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同时,作者引用《礼记》《国语》《魏风》等经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批判力度。最后,作者以《春秋》为依据,强调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如实记录,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整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