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後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明杨升庵《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句》谓「《蝶恋花》则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清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二》袭升庵论,谓:「梁简文帝乐府有『翻阶蛱蝶恋花情』故名。」按,升庵误记作者,句出梁简文帝《东飞伯劳歌二首(其一)》:「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今人李琏生《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从词调史驳前人论,谓「《蝶恋花》虽与梁简文帝诗有关,或出于明人附会,绝非六朝时所制曲。此调本唐教坊曲,源于盛唐,属新燕乐曲。」《蝶恋花》之名采于前人诗句,原以《鹊踏枝》之名列于唐教坊曲,张梦机《词律探源》谓「自北宋晏同叔词,始改调名为《蝶恋花》,词家遂不复知有《鹊踏枝》之本意矣。」按,易《鹊踏枝》为「蝶恋花」之作实始于南唐李後主《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王易《词曲史》:「此首乃由七言八句变为仄韵,双叠。第二、六句各增二字,破为四五句。」《钦定词谱》列《蝶恋花》三体;清万红友《词律》列《蝶恋花》为平仄互叶体;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列《蝶恋花》为仄韵格,注:「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四仄韵。」以南唐冯正中《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同叔词)为正体。《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赵德鳞词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冯正中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德鳞词有「不捲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捲珠帘》。司马才仲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涧泉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方回词名《凤栖梧》,李方舟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文伯词名《转调蝶恋花》。
「过涟水军赠赵晦之」:《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过涟水赠赵晦之」。
涟水:龙榆生笺:「故城在今江苏涟水县东。」
赵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涟水人。
涟漪:龙榆生笺:「《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毛传:『涟,风行水成文也。』」
绝地:毛本作「丽地」。
真君堂:龙榆生笺:「《庄子·卷一·〈内篇·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其有真君存焉?』注:『真君,真宰也。』」案:此所称真君堂当在涟水,待考。
左海:东海一称左海。
鱼酒市: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酤(gū)酒市」。
倾盖:龙榆生笺:「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茅维《苏集》本作「〔扌棄〕」,龙本作「拚」。刘尚荣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云:『判,割舍之辞,亦甘愿之辞,自宋以後多用「?」字或「拚」字,而唐人则多用「判」字,亦有写作「〔扌棄〕」者。此殆从「?」字之形演变而成者也。』」张说甚当,录以备考。
双凫:龙榆生笺引《後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王乔传〉》:「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序
在这首词里,苏东坡用「涟漪」一词来代称涟水,来赞美涟水。
宋哲宗绍圣四年(西元一〇九七年),米元章以太常博士来知涟水军。他亦为涟水境内的风光水色所吸引、所感动,亦用「涟漪」一词来替代涟水名称,来赞美涟水。他的《蝶恋花.海岱楼玩月》开头一句就是「千古涟漪清绝地」。他在自己的一些诗题中,也常用「涟漪」一词来代称涟水。如:五言古诗《涟漪瑞墨堂书》、七言古诗《自涟漪寄薛绍彭》等。米芾对涟水充满感情、充满厚爱,他称自己是「涟漪老垒」、「涟漪老令」。
由于苏东坡、米元章这样的大家都称涟水为「涟漪」。故在其他一些人诗词中也这样称涟水了。「涟漪」词性美,涟水变得更美了。
涟水建县始于西汉,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建县史。初名淮浦县,是江苏省境内建县最早的几个临海县份之一。古「四渎」之一的古淮河入海口就在县境。
那时,境内还有硕项湖、中涟河、东涟河、西涟河等自然河流,南北朝时期县名更为涟水,也是因为境内有涟河的缘故。元明清时期,称为安东县,则是因县域属淮安府东境,而且是国家东部的滨海门户。直到民国二年,统一全国县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纔复称涟水县。
在宋代,「涟漪」一词是涟水的代称和美称。正因为如此,西元一九九二年,涟水县正式将涟水城中的「城中湖」改名为「涟漪湖」,赋予它丰厚的更美的文化底蕴。
涟水不仅土地肥沃,而且具水上交通之便,富鱼盐垦牧之利。「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这是唐朝大诗人高达夫对涟水的写实性赞美;
东坡更称赞道:「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诗人们充满情热的字里行间,描绘出一个富庶美丽、令人神往、大可媲美桃花源的所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涟漪:指涟水,江苏县名。
- 佳绝:非常好,绝佳。
- 绕郭:环绕城郭。
- 吴兴:浙江湖州的古称。
- 倦客:疲倦的旅客,这里指奔波之人。
- 真君:对神的尊称。
- 倾盖:指途中相遇,停车交谈,两车车盖相靠,形容一见如故。
- 拚(pàn):舍弃,不顾惜。
- 双凫:两只野鸭,常用以喻指分离的人或物。
翻译
自古以来涟水就是美好绝妙之地。城郭周围满是荷花,简直可以和吴兴相媲美。疲倦奔波于尘埃之中的人到何处去清洗呢。那真君堂下有寒冷的泉水。
左海门前是鱼酒市场。半夜潮水涌来,月光下有孤独的船只起航。偶然相遇便尽情一醉。像两只野鸭一样分别后就相隔千里。
赏析
这首词开篇盛赞涟水景色优美,荷花环绕可与吴兴相提并论,接着写奔波之人可在真君堂下寒泉清洗尘埃。下阕描绘了左海门前的热闹景象以及潮水来时孤舟起的画面,“倾盖相逢拚一醉”生动地表现出与友人相逢后的豪情与畅快,结尾“双凫飞去人千里”则传达出离别时的不舍和惆怅。全词意境清新,画面感强,通过对涟水风光和人事活动的描写,流露出词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 》 —— [ 宋 ] 苏轼
- 《 南乡子 ·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初到陈州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 》 —— [ 宋 ] 苏轼
- 《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今独盘鼎在耳,二首 》 —— [ 宋 ] 苏轼
- 《 赠青潍将谢承制 》 —— [ 宋 ] 苏轼
- 《 郭熙画秋山平远 》 —— [ 宋 ] 苏轼
- 《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