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鐘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於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於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於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端午」:元延祐本、龙本无题。
轻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轻风」。
玉簪犀璧:龙榆生笺:「《西京杂记》:『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後,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先生得辩才歙砚歌《偶於龙井辩才处得歙砚,甚奇,作小诗》:『罗细无纹角浪平,半丸犀璧浦云泓。』」
「团扇只堪题往事」句:傅子立注:「王献之桃叶《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为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刘尚荣按:「《玉台新咏·卷十》收此诗,作者应为王献之妾桃叶,又题作《答王〈团扇歌〉》,『为郎』作『与郎』。」只,元延祐本作「不」。
「柳丝那解系行人」句:傅子立注:「昔人赠别必折柳者,以取丝条留系之意。魏草堂《柳诗》:『映渡临桥绕客亭,丝丝能系别离情。』罗昭谏《柳诗》:『自家飞絮犹无定,争把长条系得人。』」刘尚荣按:「《宋百家诗存》本《东观集》中未收此诗。陈元龙《详注周美成〈片玉集〉》於《兰陵王·柳》词『烟里丝丝弄碧』句注亦援引魏草堂《柳诗》:『丝丝能系别离情。』则此应是魏草堂佚诗。《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七》收罗诗,『系』作『绊』。」柳,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新」。
序
端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袂(mèi):衣袖。
- 犀璧:犀角制的璧玉。
翻译
轻柔的风进入衣袖却不扬起灰尘。戴着玉簪和犀璧在美好时光里沉醉。那一番红粉又是为了谁而新妆。团扇无法题写过去的往事,柳丝又怎能系住离去的行人。酒意阑珊时的滋味就像那残春。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轻柔的风、美好时光中的沉醉、女子的妆扮、团扇、柳丝等景物和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伤感情绪。“入袂轻风不破尘”写出风的轻柔。“玉簪犀璧醉佳辰”描绘了欢乐氛围中却隐含着一种莫名的伤感。“一番红粉为谁新”更是体现出一种无故寻愁觅恨之感。“团扇不堪题往事”强化了对过去的追思和无奈,“柳丝那解系行人”则生动地表达了无法留住行人的遗憾。最后“酒阑滋味似残春”,以残春比喻此刻的心境,那是一种落寞、寂寥的感受。整词意境幽微,情感细腻。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导引 · 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景灵宫 》 —— [ 宋 ] 苏轼
- 《 送淡公二首 》 —— [ 宋 ] 苏轼
-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 》 —— [ 宋 ] 苏轼
- 《 河满子 · 湖州寄南守冯当世 》 —— [ 宋 ] 苏轼
- 《 元祐元年二月八日,朝退,独在起居院读《汉书‧儒林传》,感申公故事,作小诗一绝 》 —— [ 宋 ] 苏轼
- 《 江城子 》 —— [ 宋 ] 苏轼
- 《 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 》 —— [ 宋 ] 苏轼
- 《 赠孙莘老七绝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