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阳舟中夜赋

游子不能寐,船头语轻波。 开窗望两津,烟树何其多。 晴江涵万象,夜半光荡摩。 客愁弥世路,秋气入天河。 汝洛尘未销,几人不负戈。 长吟宇宙内,激烈悲蹉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均阳:地名,今河南禹州一带。
  • 舟中:在船上。
  • :入睡。
  • :渡口。
  • 烟树:雾气笼罩的树木,形容远处景物模糊。
  • 涵万象:包容万物,形容江面广阔,天色映照下显得无比浩渺。
  • 荡摩:动荡摩擦,这里指光影摇曳。
  • :充满,弥漫。
  • 世路:人生的道路,比喻仕途或人生经历。
  • 负戈:手持武器,这里指战争。
  • 汝洛:指洛阳,北宋都城之一。
  • 蹉跎:光阴虚度,岁月流逝。

翻译

漂泊在外的旅人难以入眠,船头轻轻摇晃着,他在和微波细语。打开窗户,眺望两岸的渡口,烟雾缭绕的树木多得数不清。晴朗的江面仿佛包容了天地间的一切,夜半时分,光影在水面上摇曳不定。客居他乡的忧愁弥漫了整个人生的道路,秋天的气息似乎融入了那辽阔的星空。洛阳的战尘还未消散,又有多少人在战火中未能逃脱。在这广阔的宇宙间,他长声吟唱,心中满是激昂与悲伤,感叹岁月匆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在舟中的孤独心境和对现实的忧虑。首联以游子不眠,暗示漂泊之苦;中间四句通过描绘江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感慨;尾联直抒胸臆,诗人悲叹自己在乱世中的蹉跎岁月,以及对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人们的深深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富有哲理,展现了陈与义诗歌的独特风格。

陈与义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6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