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庙堂:指朝廷。
  • 平戎:战胜敌人,这里指抵御金兵。
  • 甘泉:秦汉时帝王的离宫名,此处借指北宋皇宫。
  • 夕烽:傍晚点燃的报警烽火。
  • 上都:京都。
  • 穷海:僻远的海边,此指温州,当时宋高宗逃至此处。
  • 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这里指皇帝。
  •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 向延阁:名子諲,曾任长沙太守。

翻译

朝廷没有良策可以抵御金兵,致使金兵的烽火照亮了北宋的皇宫。最初惊怪京城听到战马嘶鸣,怎能料到皇帝会逃到僻远的海边。孤立无助的臣子我忧愁得白发长达三千丈,每年的繁华烟花依然有一万重那么多。稍感欣慰的是长沙的向延阁,疲惫的士兵竟敢抵御金兵的锋芒。

赏析

这首诗题为“伤春”,实则是对当时国家局势的悲愤和感慨。诗中用“庙堂无策可平戎”表达了对朝廷无力抗金的无奈和批判;“坐使甘泉照夕烽”形象地写出了金兵的猖獗和宋朝的危急。“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写出了局势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皇帝都被迫出逃。“孤臣霜发三千丈”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最后提到向延阁敢于抗击金兵,让作者稍感欣慰。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心。

陈与义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6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