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家中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 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 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 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吴江:水名,在今江苏省南部。 赊(shē):远 ,这句意思说故乡远在云天之外。
  • 扶头:形容醉后状态,也指易使人醉的酒。
  •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
  • 蛩(qióng):蟋蟀。
  • 边心:指对边地战事的关心。 雁字:大雁飞行时排列成行,像“一”字或“人”字。

翻译

重阳节这天,吴江风雨交加,透着阵阵寒意,遥想云天之外,故乡是那么遥远。我喝着能醉人扶头的白酒,擦拭着眼眸,辨认着那盛开的菊花。在异乡的客梦随着蟋蟀的叫声停歇了下来,心中又牵挂着边地的战事,看着天边倾斜的雁阵排成“人”字或“一”字。不禁想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又会在何处,高大的树上啊,不要啼叫着让人厌烦的乌鸦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的复杂情感。首联通过描绘吴江风雨的清冷,与遥不可及的故乡形成鲜明对照,奠定了全诗孤独、思乡的基调。颔联中“扶头呼白酒”体现出诗人借酒消愁的状态,而“揩眼认黄花”细致地描绘出诗人辨认菊花的神情,凸显他内心的寂寥。颈联“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前句表现出客居他乡、梦被蛩声打断后的惆怅,后句则借雁阵表达出对边地战事的关切,拓宽了诗歌的意境。尾联“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把诗人对未来漂泊无定的忧虑,以及对聒噪之音的厌烦情绪刻画得入木三分。整首诗情景交融,将诗人在重阳节时的怀乡之情、对边事的担忧以及身世之感巧妙地融合,情感深沉真挚,引人共鸣。

陈与义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6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