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朴翁游兰亭韵

· 姜夔
亚字桥亭面面风,六人同坐树阴中。 松交归路如留客,石碍流杯故恼公。 山色最怜秦望绿,野花只作晋时红。 夕阳啼鸟人将散,俯仰兴怀自昔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按照、依照。
  • 朴翁:人名,具体不详。
  • 兰亭:在浙江绍兴西南之兰渚山上。
  • 亚字:指桥亭的形状像“亚”字。
  • 面面风:各个方向都有风。
  • 六人:诗中所指的六个人。
  • 树阴:同“树荫”。
  • :交错。
  • 归路:回去的路。
  • 留客:挽留客人。
  • :阻碍。
  • 流杯:即曲水流觞,古代习俗。
  • 恼公:使人烦恼。
  • 山色:山的景色。
  • 最怜:最爱。
  • 秦望:山名。
  • 野花:野生的花。
  • 只作:只当作。
  • 晋时:晋代。
  • 夕阳:傍晚的太阳。
  • 啼鸟:鸣叫的鸟。
  • 俯仰:低头和抬头,指一举一动。
  • 兴怀:引起感触。
  • 自昔同:自古以来都是一样。

翻译

那亚字形状的桥亭各个方向都吹拂着风,六个人一同坐在树荫之中。松树交错在回去的路上好似要挽留客人,石头阻碍着曲水流觞故而让人心生烦恼。山的景色最喜爱秦望山的那抹翠绿,野生的花只当作是晋代时候的红艳。傍晚的太阳和鸣叫的鸟提示着人们将要散去,低头抬头间引起的感触自古以来都是相同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兰亭游玩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桥亭、树荫、松树、流杯以及山色、野花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优美且略带几分闲适的氛围。“松交归路如留客”生动地写出了松树仿佛想要留人之意,“石碍流杯故恼公”则表现出游玩时的情趣和小小的烦恼。后两句感慨夕阳西下、鸟啼人散,而人们面对此情此景时的感触古今相同,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历史沧桑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自然,既有对景色的细腻刻画,又有对情感和思绪的微妙传达。

姜夔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