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出自 李贺 的《 美人梳头歌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沈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熳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鬌敧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拼音

译文

西施般的美女拂晓还做着梦在清冷的纱帐中,芳香的环形髮髻半覆着沉檀枕,蓬蓬鬆鬆。 室外响起了咿咿呀呀像玉鸣一样的辘轳胜,把芙蓉般的美人从酣睡中惊醒。 打开双鸾镜套,镜子像秋水般光洁,站在象牙床上,解开髮髻面对明镜。 一头长长的香丝乌云般一直撒落在地上,玉篦梳理这那细润柔美的头髮滑利无声。 细嫩的双手推弄着乌黑的髮盘,青翠滑润,连宝钗都不能插定。 烂漫的春风吹得她娇柔倦懒,十八岁的美人髮髻高高,好像力不能胜。 梳理成的髮髻美好而又齐正,穿着华美的服装把脚步轻缓地移动。 背着人脉脉不语,她将去向何处?走下台阶折枝樱桃戴在头顶。

注释

西施:春秋时越过美女,这里代指所写美女。 绡帐:丝织的床帐。晋·王嘉《拾遗记·蜀》:「先主甘后……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召入绡帐中,于戸外望者如月下聚雪。」 香鬟(huán):古代妇女的环形髮髻。 堕髻:堕马髻的省称,为一种髮式。《後汉书·梁冀传》记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章怀太子注引《风俗通》:「堕马髻者,侧在一步……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放佼之。」 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 辘轳:井上汲水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 咿哑: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这里指是辘轳转动的声音,其声如玉之鸣。 芙蓉:借指美人。《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後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双鸾:指镜盖上所绣的鸾鸟。秋水光:形容明镜的光芒像秋水一样明净。 临镜:对镜。唐·元微之《三兄遗白角巾》诗:「暗梳蓬髮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 香丝:指髮丝。丝、云:都指美女的头髮。 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汉·司马长卿《美人赋》:「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或作「玉梳」。 老鸦色:形容头髮乌黑。 翠滑:色黑而润泽。多用以形容女人头髮。 簪(zān):插定髮髻。 烂漫:形容光彩四射。汉·王文考《鲁灵光殿赋》:「丹彩之饰,徒何为乎,浩浩汗汗,流离烂漫。」娇慵:柔弱倦怠貌。宋·柳耆卿《临江仙引》词:「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鬟多无气力:髮长髻髙好像力不能胜。 ?鬌(wǒ duǒ):形容髮髻美好。 欹(qī)不斜:指髮髻似斜非斜。欹,倾斜之意。 云裾(jū):轻柔飘动如云的衣襟。宋·陈本堂《柳梢青·寿吴竹溪内》词:「缥缈瑶城。客情春小,本分寒轻。霞佩云裾,步联西母,笑倚飞琼。」 背(bèi)人:避开别人。 樱桃:果木名。落叶乔木。花白色而略带红晕,春日先叶开放。核果多为红色,味甜或带酸。核可入药。木材坚硬致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实或花。

《美人梳头歌》是唐代诗人李长吉创作的一首七古。此诗描绘一个美人晓起梳妆的情景,以表现她的气质、情绪和心性。诗中所写美人的情态美丽而不浮艳,有韵致而不妖媚,细腻而不雕琢,虽用的是铺叙手法,而兴寄遥深。

赏析

这首诗写美人晓妆之状。 「西施」二句写美人春睡未醒。虽说春意阑珊,但晓晨绡帐犹寒。第二句描写美人睡态。髮沐香膏,故曰「香鬟」。「堕髻」这种髮式大致是似堕非堕之状。「沉檀」指美人所用枕头,「半沉檀」是写美人长髮半堆于枕间之状。 「辘轳」二句写美人梦醒。唐明皇曾谕杨贵妃醉状说:「直是海棠睡未足耳。」「惊起」一句写如玉之鸣的辘轳声,惊醒了沉睡中的美人。 以上四句是铺叙,下面始写美人梳头。「双鸾」一句写开镜。美人解开了髮鬟,长髮委地,所以立于象床上照镜梳头。接下「一编」数句细写美人梳头过程。古代诗人常以浓云、绿云喩女子秀髮,「云撒地」即美人长髮委地。「玉钗落处无声腻」句写美人秀髮之浓。有人解「落处无声」谓「钗坠无声」。王琦说:「落处谓梳头,凡梳头原无声,无声是衬帖字,下着一腻字,方见其髮之美。」美人秀髮丰腻,玉钗落处,自然是无声无息。「纤手」二句接上,写梳理完後的盘髻。「老鸦色」,言髮色之黑。南朝乐府《西洲曲》:「双鬓鸦雏色。」「纤手」一句显从《西洲曲》变化而来。「翠滑」句写美人髮浓,以至宝钗时或不能扣住髮髻。以上「双鸾」六句,详细描述美人梳头过程。」 「春风」句描绘美人娇慵之态。春风烂漫,暖意薰人,美人精心梳妆完後,已是懒漫不可收拾了。「无气力」三字,刻画出了美人的娇懒神态。温飞卿《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美人晨妆云:「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李长吉此诗中的「春风」句,可与温飞卿词对照来读。 「妆成」二句写美人梳头完後走路的姿态。鬌是式样美好的髮髻。「欹不斜」,美人的髮髻,似堕非堕,似斜非斜,别有一番风情。下句中的「云裙」指美人衣衫飘逸如云。「踏雁沙」三字则形容美人步履缓慢轻盈,如雁足踏沙。此时,梳妆已毕的美人,开始缓步走向春光明媚的庭园。 最後二句,通过美人自折樱桃花的动作描写,刻画美人的内在情思,成为这首诗最有价值的部分。从「背人不语」四字可见这位美人性格内向。她有一腔幽怨,但不肯公诸世人。她只是将全身心投向春光、投向自然。白雪般盛开的樱桃花,触发起美人自怜的情感。樱桃花洁白,一尘不染,多像美人的素净高雅。可叹春色易逝,花落有日,美人折花、怜花,也就是自怜。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美人梳头歌》说:「写幽闺春怨也,结尾、樱桃花三字纔点睛。花至樱桃,好春己尽矣;深闺寂寂,亦复何聊!」这段话,基本上指明了此诗写幽闺春怨的主题。结尾一句确实是点睛之笔,不过,这一幽闺春怨的旨意无一字明白道及,它是隐然见之于言外的。美人闲寂无聊的情思,仅仅是通过自折樱桃花的优雅动作传达出来。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比较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宫女的幽怨也仅从「望秋月」中见出。在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含而不露地刻画人物内在情思这点上,李长吉与李太白是相通的。 李长吉诗语言总的特色是奇险、秾艳。《美人梳头歌》属秾艳一类。整首诗色泽娇艳,与南朝乐府民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这首诗的题材是平凡的,色泽是鲜艳的。其中层出不穷的比喩,如以鸣玉喩辘轳声,芙蓉喩美人,「秋水光喩明镜,「云撒地」喩长髮委地,「老鸦色」喩黑髮,「踏雁沙」喩缓步,在相当程度上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