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出自 吴嘉纪 的《 绝句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拼音

译文

老盐工住的草房又窄又矮,六月炎天灶火熬盐真难耐。 走出门在太阳下稍站一会儿,偷得片刻空闲来享受点凉快。

注释

白头:指老人。 灶户:熬盐的人家。每户熬得的盐须向官府交纳,折合充赋税。 偷闲:偷得一点空闲。这是说在很忙的时候,抽出一点空隙时间。

赏析

这首诗写酷热煎熬下的盐工的痛苦。值得注意的是本诗写酷热别具一格。一般来说,在烈日曝晒下是十分难忍的,但是对于六月里整天守在灶边熬盐的老人来说,走到门外太阳下面稍稍喘口气,就算是“乘凉”了。由此可见,低草房内,熊熊灶火的熏烤闷热是多么难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嘉纪:清代著名诗人。
  • 灶户:以煮盐为业的人。
  • 煎盐:煮盐。

翻译

头发花白的煮盐人住在低矮的茅草房里,在酷热的六月,守在熊熊烈火旁边煮盐。实在难耐了,走出房门来到炽热的阳光下,对他们而言,能偷得片刻空闲就仿佛如同纳凉一般惬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灶户艰苦的生活。诗的前两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简洁生动地勾勒出生活环境与劳作的场景,低矮的草房暗示灶户生活的贫困,六月酷热本就难耐,还要在烈火旁煎盐,其艰辛不言而喻。后两句“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则奇峰突起,本以为走出门是为了乘凉,却发现外面也是炎日,然而即使如此,对饱受煎熬的灶户来说,这偷得的片刻空闲也成了难得的“乘凉”时刻,深刻地反映出灶户在极度困苦环境下的无奈与对片刻喘息的珍视,表达出诗人对灶户艰难生活的同情。整首诗语言质朴却力透纸背,将残酷的现实直白展现。

吴嘉纪

吴嘉纪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清扬州府泰州安丰场人(今东台市安丰镇)。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一千二百六十五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