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出自 的《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琼花:古代传说中的仙花,洁白无瑕。
  • 澹妆:淡雅的妆饰,形容朴素无华的美。
  • 霓裳:古代舞衣,此处比喻梅花的飘逸之美。
  • 标格:品格,特有风度。
  • 东墙:古诗中常用来指代人之不如,暗示不要与他人相比。
  • 冰肌玉骨:形容肌肤如冰清玉洁,多用于赞美梅花的纯洁。
  • 凄凉:此处既指梅花的孤寂,也暗含诗人自身的感伤。
  • 遥夜:漫长的夜晚。
  • 冷烟和月:寒冷的夜色中,月光和轻烟交织。
  • 疏影横窗:稀疏的梅花影子映照在窗户上。

翻译

不要拿那洁白如仙花的琼花来比拟这朴素的梅花,又有谁能比得过它那如同霓裳般飘逸的身姿?它独具清幽的气质,自然的风度,切勿让它靠近东墙,以免被贬低。

梅花的冰清玉洁是上天赋予的,就连它的那份孤独与凄凉也是天意。在漫长的夜晚里,冷月与轻烟相融,稀疏的梅花影子静静地洒在窗户上,更显得它形单影只。

赏析

纳兰性德这首《眼儿媚·咏梅》以独特的方式赞美了梅花的清高孤傲。他巧妙地运用比喻,将琼花与淡妆相比,又以霓裳形容梅花的飘逸,突显其与众不同。同时,通过“莫近东墙”的警句,表达了对梅花独立特行、不与世俗争艳的赞赏。词中对梅花“冰肌玉骨”、“凄凉”等描绘,既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又寄寓了作者自己的心境,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整首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借物抒怀,展现了词人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词人、学者,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时期重臣纳兰明珠长子。 纳兰容若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尔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极(孟古哲哲子)。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亲兄)之女爱新觉罗氏,父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容若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时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二),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佔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徵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