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出自 李白 的《 姑孰十咏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姑孰:地名,今安徽当涂县。
  • 桓公:指东晋时期的桓温,曾任大司马,封为桓公。
  • 石甃(zhòu):用石头砌成的井壁。
  • 寒泉:指井水,形容其清凉。
  • :清澈。
  • 孤月:孤独的月亮,这里形容月光的清冷。
  • 桐暂落:指秋天桐树的叶子暂时落下。
  • 桃还发:春天桃花再次开放。
  • 罕窥:很少有人窥视。
  • 清彻:清澈透明。

翻译

桓公的名声已经随着历史远去,但那口废井却未曾干涸。 石砌的井壁上长满了苍苔,井中的寒泉清澈如同孤独的月光。 秋天来临时,桐树的叶子会暂时落下,而到了春天,桃花又会盛开。 由于路途遥远,很少有人来此窥探,谁能见到这井水的清澈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桓公井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观的恒常变化。诗中,“桓公名已古”与“废井曾未竭”形成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后文通过对井水清澈的描写,以及春秋两季桐叶与桃花的变化,进一步以自然之景映衬出历史的深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交织之美的感慨。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