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出自 杜甫 的《 昼梦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饶睡:多睡。
  • 昏昏然:形容精神恍惚、迷糊。
  • 夜短昼分眠:夜晚短,白天用来睡眠。
  • 桃花气暖:桃花盛开,气温回暖。
  • 眼自醉:形容眼睛因困倦而自然闭合。
  • 春渚:春天的水边。
  • 梦相牵:梦境相连,指梦中的情景。
  • 荆棘底:荆棘丛生之下,形容荒凉。
  • 豺虎边:豺狼和虎豹的旁边,比喻危险。
  • 安得:如何能够。
  • 务农:从事农业生产。
  • 息战斗:停止战争。
  • 普天:整个天下。
  • 横索钱:横征暴敛,强行征收钱财。

翻译

二月里我总是多睡,精神恍惚,不仅是因为夜晚短暂,白天用来睡眠。 桃花盛开,气温回暖,困倦的眼睛自然闭合,春日的水边,太阳落下,梦境相连。 故乡的门前小巷已是荆棘丛生,中原的君臣处在豺狼虎豹的危险之中。 如何能够停止战争,让百姓安心务农,整个天下不再有官吏横征暴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杜甫在春日多梦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故乡和国家的忧虑。诗中“桃花气暖眼自醉”一句,既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也暗含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感到的疲惫。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对战乱和苛政的深切不满,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深刻内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