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出自 范成大 的《 忆秦娥 · 其四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拼音

所属合集

#宋词三百首

译文

楼阴缺处,闌干的影子静静地躺在东厢房前,空中皓月一轮。月儿照东厢,满天露冷风清,杏花洁白如雪。 隔着烟雾,听催促时光的漏壶下,铜龙滴水,声如哽咽。厢房里帷幕昏暗,灯儿结了花。灯儿结了花,我只做了一会儿春梦,便游遍了辽阔的江南。

注释

楼阴缺:高楼被树荫遮蔽,只露出未被遮住的一角。指树阴未遮住的楼阁一角。 闌干影卧:由于高楼东厢未被树荫所蔽,因此当月照东厢时,闌干的影子就卧倒地上。 厢:厢房。 一天:满天。 烟:夜雾。 金虬(qiú):铜龙,造型为龙的铜漏,古代滴水计时之器。 罗帏:罗帐。指闺房。 灯花结:灯芯烧结成花,旧俗以为有喜讯。

范成大共有五首《忆秦娥》,都抒写闺怨,这首最精彩。上阕描写春天月夜景色。这是一个静谧的月夜,高楼在树阴遮蔽下露出一角,一轮明月照东厢,栏杆的影子洒在地上。东厢明月照四方,朗月中清风徐来,可一“露”字却露端倪,女主人公深夜不眠,独在月下痴情思念。可无一字直写。下阕写回到楼内闺房的倩影。隔着熏炉的烟气朦胧,计时的铜龙呜咽着,催促滴漏的水声,纱罗的帏帐暗淡,灯花已烧得焦凝。首句的“催”和“咽”以及上阕的“风”都是以动衬静,但多了暗暗的愁恨。灯花焦凝,我进入短暂美妙的春梦,于是有了后面梦到江南的慰藉,以夜月实景起,以春梦虚境止。静谧和温馨掩盖了淡淡的离愁,确别有风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楼阴缺:楼阴处露出一线月光。 :阴影,阴暗处。
  • 阑干:即栏杆。
  • 一天风露:指夜空布满风露。 一天:满天、一片天空的意思 。
  • 隔烟催漏金虬咽:香烟缭绕中,漏壶的滴水声如堵塞咽喉般微弱。 金虬:即铜制的龙头形状的漏壶。 (qiú) :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这里指龙形的漏水计时装置。 (yè ):哽咽,指漏水声微弱不畅。
  • 罗帏:罗制的帐子,指床帐。
  • 灯花结:灯芯燃烧后结成花状物,旧时迷信认为这是吉祥之兆。
  • 片时:片刻,一会儿。

翻译

楼的阴影中露出一线月光,栏杆的影子静静地躺在东厢地面上,映照在月色之下。这东厢的明月啊,天空布满风露,盛开的杏花像雪花一样洁白。

香烟缭绕中,漏壶的滴水声好像在 choked 哽咽发出微弱的声响,罗制的帐子里灯光昏暗,灯芯结成了花。就在这灯花绽放之时,我恍惚进入一场短暂的春梦,梦到了江南那广阔无边的天地。

赏析

这首《忆秦娥》是范成大的佳作。上阕描绘了一幅静谧幽美的月夜庭院图。“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开篇点明地点和时间,月照东厢,栏杆影子平卧,画面充满立体感和宁静感。“一天风露,杏花如雪”进一步渲染氛围,风露弥漫、杏花似雪,营造出清冷高洁又带有一丝凄清的意境。

下阕则转入室内,刻画主人公的幽思。“隔烟催漏金虬咽”以漏壶滴水声的微弱,暗示夜已深沉和主人公的失眠孤寂。“罗帏黯淡灯花结”描绘室内昏暗景象,灯花结暗示主人公思绪满怀,盼望着某种事情的发生。最后“片时春梦,江南天阔”极为精妙,主人公在片刻的春梦中到达广阔的江南,以梦的开阔与现实的局促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自由境界的向往,同时又烘托出梦醒后面对现实的惆怅与失落。全词情感含蓄深沉,意境优美空灵,在景语与情语的交融中,传达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2046篇诗文